国际特稿:美敲山震虎警告伊朗沙特

时间:2021-03-14 07:1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新闻

国际特稿:美敲山震虎警告伊朗沙特

国际特稿

美国上月底接连两天向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开刀”,颇不寻常。拜登政府上台后,重新把焦点放在中东区域,显见美国要重新主导中东秩序。伊朗和沙特都是左右中东局势走向的大国,美国要继续对中东发挥影响力,自然得下重手,同时要设法缓和这个区域的乱局。

2月25日美国空袭叙利亚东部伊朗支持的民兵组织目标,摧毁多处设施。这是拜登总统上任后的首项军事行动。隔天,美国情报部门公布解密报告,直指沙特王储批准捕杀记者卡舒吉。美方先后两天的动作,意在敲山震虎,向伊朗和沙特发出警告。

先说美军空袭行动,对付盘踞在叙利亚境内的武装民兵只是表面,其实美军是要通过精准打击,再次向伊朗展示实力。美国称空袭是“防御性攻击”,是针对美军和多国联军人员在伊拉克遭到袭击做出回应,但言外之意就是叫伊朗“小心”。

前车可鉴,去年1月美军以无人机在伊拉克暗杀伊朗革命卫队精英部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同年11月,伊朗首席核子科学家法赫里扎德被暗杀,伊朗把矛头指向以色列和美国,扬言要报复。系列事件使得美伊关系更加紧张。

不过,美国此次行动相当克制,把空袭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尽量不使局势演变为更大的冲突。因为美国要处理另一个更棘手的问题,即伊朗核武协定。要把伊朗拉回谈判桌上,自然就不愿节外生枝。

伊核协定是困扰美伊的烫手山芋。2015年7月,伊朗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达成核武协定。按协定,伊朗限制核武发展,换取国际社会解除制裁。然而,制裁迟迟没有解除,更糟的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上任后,在2018年5月单方面退出协定、重启对伊制裁,这让伊朗的希望彻底破灭。伊朗于是从2019年上半年起,逐步中止履行协定条款作为“报复”。

伊朗和美国这几年不时隔空叫嚣,彼此态度都很强硬。伊朗坚持美国必须先解除经济制裁,才会履行核武承诺。美国则坚持伊朗先履行协定,才会解除制裁。双方互不相让。

上月中,欧盟建议召开伊核协定参与方与美国非正式会谈,美方接受这个建议,伊朗却拒绝。对此,华盛顿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的学者斯莱文认为,伊朗政府并不想被视为急于谈判,以免失去讨价还价的空间。至少在谈判之前,要让美方认为伊朗是有谈判筹码的。

但伊朗并没有完全关上大门。伊朗外长扎里夫在2月18日表示,只要美国解除制裁,伊朗就会“立刻逆转”所有核项目。同月21日,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达成一项最长三个月的临时技术协议,让后者继续在伊朗展开有限度的核查。

伊朗一直都有两手准备,一方面要迫使美国取消制裁,另一方面若取消制裁无望,就要恢复核武计划,与美国硬碰硬。今年1月伊朗政府公开宣布,开始把浓缩铀丰度提高至20%。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近日更恫言,若有必要,可能将浓缩铀丰度提高至60%,力争拥有与其他强国力量相当的核能力。

分析:试探彼此底线 美伊关系短期难有突破

分析认为,美伊都在试探彼此的底线,不会轻易妥协,短期内难有突破。专家更警告,双方可以谈判的窗口正渐渐关闭。斯莱文颇为担忧地说:“美伊关系向来棘手,从来没有容易过。我们也看到双方一直都在逞能,总在做一些欠缺深思熟虑的举动,这情况一直在重复,周而复始。”

也有分析认为,美方坚持伊朗先让步,部分原因来自国内因素。一是拜登政府的伊核问题谈判团队尚未成形,二是国内政治须要摆出强硬姿态。

在美国,共和党反对伊核协定,民主党内部也有反对重返协定的声音。美国以外,以色列和沙特等盟国也反对伊核协定。因此拜登所承受的国内外政治压力不小。

美国智库“昆西国家事务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 for Responsible Statecraft)副总裁、伊朗问题专家帕尔西说,面对共和党的反对,要求伊朗迈出第一步或能让来自民主党的拜登在国内显得更为强势。但拜登也力求把政治代价减至最小。

帕尔西曾出书介绍前总统奥巴马如何推动促成2015年的伊核协定。帕尔西估计拜登的伊朗政策最后可能是吃力不讨好。他说:“拜登政府发出的信息是既要修改伊核协定,也要避免触怒共和党人、以色列和沙特。但这是不可能的。”

在总统选举中败给拜登的特朗普,日前公开嘲讽拜登,指其团队不会算计,只会给伊朗占了便宜。共和党鹰派包括参议员卢比奥等人,已经写信给拜登,警告他不要在谈判前解除制裁或资金解冻,并坚持美国应该放弃现有协定,与伊朗谈判新的核武协定。

美国公布解密报告 意在约束沙特王储

针对另一中东大国沙特阿拉伯,美国要敲打的对象只有一人,那就是沙特当前实际掌权者——王储穆罕默德。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2月26日公布解密报告,指王储穆罕默德2018年批准捉拿或杀害59岁沙特记者卡舒吉。拜登更指美沙关系的“规则正在改变”,今后将出现重大变化。

针对美方的报告,沙特嗤之以鼻,指这是一派胡言。沙特方面坚称卡舒吉是遭匪徒杀害。

卡舒吉长期定居美国,为《华盛顿邮报》等撰写评论,时常抨击穆罕默德的新政。他在2018年10月2日进入沙特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后遇害。事后,美国制裁了被指涉案的一些沙特高级情报官员和军队高层。

人权组织已经急得跳脚,疾呼应该对付凶手,伸张正义。总部设在纽约、致力于在全球范围促进和保护人权的美国人权基金会,对美国政府没有制裁王储感到失望和愤怒。该基金会说:“我们只是期望正义得以伸张,还卡舒吉及其他所有勇敢的持不同政见者一个公道。美国和欧盟必须立即制裁沙特王储。”

本应被列为制裁第一号人物的王储,自始至终都没受到对付。拜登等领导层的高调抨击,显得雷声大雨点小,为何如此?不外是基于美国国家利益考量。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穆罕默德会成为沙特新国王。美国未来必须与他打交道,自然不能对他采取极限针对。拜登的盘算是:“重新调整”美沙关系,不要搞砸两国关系。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2月26日出来打圆场说,华盛顿对沙特的系列措施不是要破坏双边关系,并强调美国仍致力于保护沙特不受威胁。沙特外交部也适时回应说,两国是稳固持久的伙伴关系。很显然,双方都点到为止。

分析认为,美沙可以意见不合、对骂,但绝不可撕破脸。更何况,拜登已经开始修复美国与各盟友的关系,尽力拉拢这些盟友恢复合作,可以预见拜登将采取有别于前任特朗普政府的更为平衡的中东政策。美国外交学会高级研究员库克指出,沙特仍是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主要对话者,如果拜登想与伊朗达成一项核武新协定或是终结也门战事,都须与沙特合作。

美国智库“阿拉伯海湾国家研究所”的中东问题专家迪万说,拜登的外交政策团队成员都是经验丰富的专才,“他们不会天真的以为,在没有沙特这个要角的协助下,美国可以实现在中东的各个目标。出于这个原因,美方排除制裁王储的可能,保留回旋的余地与沙特领导人打交道”。

对穆罕默德的政治分量,华盛顿了然于胸,但也不能无视其所为,因此借卡舒吉调查报告来警告一番,杀一杀王储的气焰。一名西方外交官对法新社说:“华府认识到,王储可能会在今后50年统治沙特,所以不可能完全疏远他。但是,美国也清楚表明,不会给他免费通行证(不让他为所欲为)。”

同样是中东大国,美国对伊朗和沙特态度有别,对伊朗是极力针对,实际的武力威吓;对沙特则是警告多于实际行动。这取决于国力的强弱。

沙特是美国中东安全战略的长久伙伴。在石油方面,美国已是全球主要石油生产国之一,对沙特的经济依赖减少了,但军事上仍互相协助。沙特虽不是经济强国,但在中东论国力仍是最强的。

相对于沙特,伊朗被美国制裁多年,经过两伊(伊朗与伊拉克)八年战争后,经济一蹶不振。伊朗深受国内纷争困扰,现在又加上冠病疫情的袭击,可谓内外交困。美国唯一担心的是伊朗一旦绝望,或会铤而走险大力开发核武,到时将危及区域安全,局面就更难收拾了。

沙特王储形象

因卡舒吉事件受损

两年多前,沙特记者卡舒吉进入沙特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后竟被杀害。事件曝光后震惊国际社会,沙特王储穆罕默德的名字也因这起骇人事件而传开,成了争议性人物。

穆罕默德(35岁)年轻有为,做事果敢决断,执掌大权后,在国内推动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事实证明,这名王储有魄力、有干劲,绝非池中物。

穆罕默德崭露头角,不过是五六年前的事。现沙特国王萨勒曼在2015年继位,穆罕默德被任命为国防部长,开始担任重要职位。后来,萨勒曼两次撤换王储,于2017年6月将儿子册封为王储。自此,穆罕默德展开广泛的内政改革,为沙特带来新气象。

这名新领导人作风激进,雷厉风行。他在2017年11月领导反腐委员会展开大规模肃贪,超过300名沙特王子和政商界巨头被捕,被令交出以往收受的贿金。据知沙特政府通过这项行动获得超过1000亿美元(约1350亿新元)的“和解金”。穆罕默德透过此次行动,树立了个人权威,进一步巩固权位。

经济方面,穆罕默德有宏图大志,要把沙特打造成现代化经济体,媲美以高度现代化引起世界瞩目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今年1月他宣布沙特将在红海沿岸,打造一座总额5000亿美元的零碳城市,准备投入1000多亿美元建造大量基础设施。这个长达170公里的环保大城市,估计可容纳100万人口,城内的自然景观将几乎全部保留,采取“无车、无街道和零排放”的发展概念。

穆罕默德也展现自己开明的一面,使他获得许多年轻人的支持。近年沙特女性的社会地位也获得提升。

尽管如此,卡舒吉事件大大打击了穆罕默德的开明形象。他也被指大肆针对异议人士,成了被批判的对象。

鲁哈尼应对经济不力 伊朗保守势力抬头

伊朗核武协定达成后,伊朗总统鲁哈尼2015年7月在面向全国民众的电视演讲中宣布,伊朗所受的制裁将成为过去。鲁哈尼当时称历史新的一页已经翻开,并激动地说:“我要对伊朗人民宣布,从执行协定的那一天起,所有制裁,甚至在(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中提到的武器、导弹禁运都会被取消。所有财产、银行、保险、运输、石化、贵金属制裁和所有经济制裁将完全取消。”

根据协定,一旦伊朗缩小核项目规模,不仅将解除能源、金融及商业制裁,伊朗还能在海外市场获得超过1000亿美元的石油收入。这对当年经济困顿的伊朗是多么吸引人的条件,可惜最终只是一纸空文。

随着希望破灭,鲁哈尼的努力白费了,这几年在国内面对极大压力。由于货币大幅贬值、失业率不断攀高,强硬保守派不断向鲁哈尼政府施压,指责政府应对经济困境不力。

2017年12月至隔年初伊朗全国爆发一系列示威活动,民众纷纷上街抗议食品价格高涨和高失业率,要求政府解决经济问题。这些示威遭政府强力针对,结果千多人被捕,20多人死亡,政府和民众的关系更趋紧张。

鲁哈尼在2013年6月的总统选举中当选,2017年成功连任。他是核问题专家,曾担任伊朗核谈判代表,说服伊朗政府在2003年至2005年暂停铀浓缩活动。这名温和保守派人物,政治作风务实,重视发展经济,但在两任总统期间被搞到焦头烂额。

伊朗国内保守派势力强大。去年2月的议会选举,保守派大胜。他们主张伊朗应专注于提高自给自足能力,反对鲁哈尼开放国家的计划。

美国要使伊朗回到谈判桌上,在应对上不得不考量伊朗政局。分析指出,过去三年多因美国单方面退出协定和重启制裁,间接助长伊朗国内强硬派的势力。伊朗今年6月将举行总统选举,如果伊核协定继续让伊方看不到希望,强硬派将更占上风。若强硬派上台,美国想要限制伊核活动的目的就很难实现。

伊朗总统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只可连任一届,意味鲁哈尼三个月后将卸任。到时,新任总统会在核武问题上抛出什么震撼弹,美国得准备接招了。

赞一下
(4)
57.1%
赞一下
(3)
42.9%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