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赟:中美关系为何再也回不到过去

时间:2021-02-02 07:1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新闻

时事透视

拜登终于登上了总统宝座,不仅美国众多盟友对此心中窃喜,连即使预感到拜登当选后,中美关系不会立刻好转的中国,也暂时松了口气。因为拜登的上台,至少不是更坏的选择,因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表示:“希望美国新一届政府与中方相向而行,推动中美关系尽快回到正确发展轨道。”

然而中美关系却已然滑过了足以扭转乾坤的质变点,如今即使是较为温和的拜登与相对左翼的民主党执政,也只是在中美绝对对抗与相对缓和之间保持震荡。

回顾过去,首要问题是,中美在20世纪70年代起为了共同对抗前苏联而结盟,并经历了短暂的蜜月期;即使80年代末的风波后,也依然依靠两国间的强大经贸联系而得以支撑,但却在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后最终分道扬镳。说到底,这其中既有美国方面的原因,也是中国自身的变化所致。物是人非,中美已然没有一方愿意,也能够回到过去了。

翻翻历史即可知美国最为在意的是哪些。从地缘政治看,美国夹在两洋之间,并继承了老牌海洋帝国——英国的基因,故自由畅通的国际海洋贸易是美国的生命线。

回顾过去,二战彻底爆发前的美国,有很强的孤立主义倾向,不愿意置身于欧亚的战争威胁中。但随着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并为了获得军需资源而实施南进计划,就直接威胁到了远东盟国的利益,与南中国海的国际海洋生命线。

美国对日本的制裁也就相应升级,并使日本最终不得不铤而走险。其次,美国向来视国际法为国际关系的基础,而1938年随着日本在中国的战事异常顺利,志得意满的日本内阁公然宣布,不再尊重一战后实际起到遏制日本扩张,并保护中国主权的《九国公约》,要重新建立“亚洲新秩序”,而且还很快与德意结成三国联盟。所有这些都无疑触碰了美国的底线。

回到现实,现在美国不但坚定地认为中国利用自己的经济体量,想要重新划定世界新秩序(尤其是“一带一路”);其次还认为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不以国际法为准绳;而中国在南中国海岛礁上的行为,则更被视为是对美国所倡导的国际航海自由的重大威胁。

从冷战之后开始,美国对于经济与政治体量最接近自己的国家,有着极其明显的戒心。这一点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盛行的“日本威胁论”中清楚地表现了出来。即使是被美国一手培植起来的政经盟友,日本也还是被美国朝野极其认真地当成了假想敌,并从战略战术上严加打击。金融制裁、贸易管制、关税限制,直至将日本的经济拖入了漫长的停滞为止。

自从苏东集团解体之后,由于中国韬光养晦,再加上九一一恐袭事件后,美国国策向反恐倾斜,致使美国国内对华政策倾向于合作。但今日中国则是远比当时日本更大的威胁,再加上意识形态上有巨大隔阂,美国就注定不会再对中国等闲视之。

美国不再是那个美国,而中国也不再是那个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数十年之后,中国的政治决策者日益自信,过去曾经策略性的低调,已经被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狂潮所替代。除了经济上扩张性的“一带一路”之外,“大外宣”“向世界输出中华文化”“争夺国际话语权”,推广“中国模式”等也都提上了议事日程。

故而不但美国不再视中国为无害的经济合作者与可能的政治追随者,中国也不再视美国为潜在的政治模仿对象。在自身市场扩大与民众富足之后,甚至连对美国广大的市场,也不再抱有过去的重视度。

因此可以说,不但美国将中国当成是意识形态有巨大差异的最大竞争对手,中国也早将美国当成是对自己意识形态存有敌意的、迟早要摊牌的敌人。这种态势,在特朗普执政期间因为贸易战与疫情而加速到来,但即使没有这些偶然事件,双方也终将渐行渐远。

时至今日,世界又将慢慢滑入两极政治的危险泥潭,我们只能祈祷不要再出现过去华约与北约间那样严重的深度对抗。毕竟,过去近一个世纪的和平实在是来之不易,任何以政治偏见而将国际拖入危险境地的政治主张,都是全人类爱好和平者共同的敌人。

作者是本地文史爱好者

赞一下
(38)
71.7%
赞一下
(15)
28.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