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平:不对称相互依存与中美关系困局

时间:2020-12-21 08:0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新闻

中美关系陷入困局,这是毋须多言的事实。对中国而言,这不仅是困局,还是格外的难局。这种难局根源于中美相互依存的不对称性,中国此前的成功与当前的困境,皆源于此。

改革开放30年来,中美之间已经在经济层面形成了高度的相互依存局面。但是长期以来人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这种相互依存的好处,所谓“中美关系压舱石”,却忽视了这个相互依存的不平衡性,以及这种不平衡性给中美关系所可能造成的潜在危险。

相互依存被视为现代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相互依赖并不必然导致合作,促进和平,因为现实中的相互依存往往呈现为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会导致某种权力关系,其中对依存更敏感和脆弱的一方,往往会处于不利境地。

其实,总体上对于中美相互依存的不平衡格局,部分头脑清醒的学者还是有所意识。不过,这种不平衡性究竟到什么程度,专家也未必清楚。加之前几年一些不切实际的宣传,更是使人们对此不以为然。这次中美贸易战则把这个问题,以极其严酷的方式呈现出来。甚至可以这样说,中国对这场中美冲突的反应和决策,最终就是取决于对这种相互依存不平衡性的认知。

这种不平衡性不是通过严密的统计数据,而是通过一系列事件,更准确说就是“中兴事件”和此后的“华为事件”为人们所认知。中美贸易战之初,中国一度信心十足,甚至出现“打一场史诗级的贸易战”的说法。然而,中兴事件犹如当头棒喝,美国一纸禁令,竟然就能让一家世界排名前几的通信企业瞬间停摆。

中国头脑冷静下来,开始面对中美相互依存不不平衡的严峻现实,清华大学某学者的“中国超越美国论”被拎出来充当了替罪羊。官媒再也不提“打赢”一类的说法,而是坚称“贸易战没有赢家”,以此表明反对贸易战的态度。

此后美国又对华为出手,不料华为的表现完全不同于中兴,可圈可点。华为的优异表现加之贸易战的后果,似乎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中国的信心一度又开始高涨。

可是随着美国针对力度的加码,华为最终也没有逃出美国的芯片魔咒。这时中国才彻底清醒认识到,中美相互依存不平衡的局面,短期内是无法扭转的。基于这种认知,中国明确提出,坚决反对中美脱钩、反对“去全球化”的逆流,反对把世界推向“新冷战”的企图。

也许有人会问:“难道离了美国中国就活不下去?”当然不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核国家、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离了谁都活得下去。关键在于,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根本就不是什么“活不活得下去”,而是能否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

如果以“宏伟目标”为前提,当前的严酷现实就是:离了美国不离欧洲和日本也许还能将就,离开整个西方世界,也就是离开全部发达国家,还真可能不行。

中美关系不仅仅涉及中美两国,背后更是牵扯中国与整个西方世界的关系问题。如果中国在与美国的对立中,能够拉住欧洲和日本,也不失为一项中策。所谓“拉住”不求联合,只要他们保持中立就是大成功。神奇的是,推动“拉欧”战略的主要不是中国的主动举措,而是特朗普的一系列神操作。他不分青红皂白对几乎所有盟友拳打脚踢,阻碍了西方阵营的联合,客观上有助于减缓中国的压力,“川建国”之说虽属戏谑,也有几分道理。

然而,结局格外严酷,特朗普的拳打脚踢也没能“搞垮”西方联盟。随着特朗普的败选,美欧联合对华的局面已经呈现,而且欧洲显得更加“迫不及待”。至于日本,虽然曾被特朗普搞得晕头转向,最终也很快“归位”。

中国如果离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或者说与西方世界在经济上分道扬镳,仅靠自己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是无法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的。

所以说美国最厉害的招数,并不在于对中国的政治军事威胁,而在于把中国踢出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企图,即所谓“去中国的全球化”。中国如果像俄罗斯那样“光荣孤立”,主动或被迫脱离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美国的战略目标也就达到了,等于不战而胜。

不同于历史上欺辱中国的日本、沙俄,当今美国既是中国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又是中国前进必不可少的阶梯。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一方面与美国极力抗衡,另一方面又坚决反对“中美脱钩”。处理中美关系的高难度就在于,一方面要跟它斗,另一方面又不能跟它全面敌对。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理解中国为什么面对美国的针对,只是有选择性地予以回击,并没有全面出击。

现在的局面是中美关系必须加以管控,如果中美陷入全面敌对,中国面对的就不仅仅是美国,而是整个西方世界。这不是怕不怕的问题,而是事关“两个一百年”的国家终极目标。

也许有人会说树欲静而风不止,你想管控对方却不想,结果对方得寸进尺。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但是如果一开始就把这种可能性当做必然性,那还要外交干什么?在美国新领导人上台之际,某种尝试还是值得一做的。

作者是中国自由撰稿人

赞一下
(43)
72.9%
赞一下
(16)
27.1%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