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国疫情已受控 但基层医生尚不足

时间:2020-09-13 08:1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新闻

明报社评

新冠抗疫表彰大会落幕,锺南山等医护人员获颁发了勋章和高度赞扬。国务院随即举行会议,总理李克强表示,此次疫情更加突显出公共卫生等方面人才不足,要求加快培养全科医学人才,充实到基层医院。中央政府在9年前已经提出这方面的具体计划,但仍然未能至臻,为及早在基层发现潜在的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发挥作用。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但可预见的困难相当大,需要中央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尽快解决结构性难题。

第一个上报出现可疑疫情的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继先医生,他们在去年12月26日诊断出可疑病例立即上报,做到了尽职尽责,然而,最早出现病状的患者感染时间是12月11日,相距被省级医院发现足足15天。现在事后孔明的说,如果第一个患者出现病征,到社区医院就诊,被社区医院医生及时发现,可能就会缩短了上报可疑疫情的时间。早发现可以为应对疫情赢得更多时间,或许能够缩小爆发的范围。

在公共卫生问题上基层医院未能发挥作用,突显了基层医疗系统在设施和人才上的不足,同时也令到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老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其实,全国的医疗设施近年已经改善很多,每万人的医生人数19.8个、病牀37.9张,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已经高于很多发展中国家。然而,资源仍然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而且是分门别类特别细的科室,基层医疗系统得到的资源严重不足。

基层医疗系统资源匮乏

公共卫生检测未见其效

国家早就发现这个问题严重,国务院2011年提出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目标在2020年做到每万人有2至3名全科医生在基层医院服务,这个类似外国的家庭医生或者基层诊所医生的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由于基层医疗系统不足,导致病人要到较远的城市就诊,甚至是直接到省会城市或者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医治,耽误了诊治。如果能够做到普通小病能够就近就诊,基层医生有足够能力发现危疾转介大医院,既可减轻大城市专科医院的压力,也能有效服务基层百姓。

国务院这个政策执行了9年,成效欠佳,截至2018年底的数字,全科医生数量达到每万人2.2个,勉强符合目标,但当中也有一定的水分,因为全科医生的要求从原来5年学习加3年临牀培训,部分降低标准到3年学习加2年临牀。而且是各个省份的政府增加了资源投入才能完成指标,可见难度之大。

中国幅员广阔,将最初级的医疗单位卫生院放到乡镇及城市的区一级,已经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不说建医院买医疗器械的庞大预算,关键是否有足够的医生愿意到基层服务。由于教育资源不足,也不容易吸引医生带同孩子举家到乡镇服务。其实,各省政府已经提供奖学金,为愿意毕业后到基层服务的医生提供免学费和生活补贴,而且基层医疗系统全科医生的薪酬待遇已经达到当地较高水平,但成效还是不佳,其中原因是基层医生欠缺晋升机会。

这次国务院重申有关政策,并要求中央财政继续支持乡镇招纳更多全科医学生,鼓励临牀医生提升到硕士学历水平。有了向上流的机会,将有利于吸引更多人才报读。

未来十年基层需求更大

中央调拨资源刻不容缓

如果提高了医科生的学历水平是许诺他们晋升机会的“甘词”,要他们留在基层单位服务,还缺乏足够的“厚币”。目前的工资水平,跟他们寒窗苦读的经历,以及医生要承担工作量和承受的压力,不成正比。财政能力丰裕的大城市,近年都提高了医生的工资水平,加上其他生活条件,像强力磁铁一样将人才吸引住,而小城镇特别是偏远山区的条件缺乏,中央的支持就变成不可或缺。

目前全科医生的数量勉强达标,更高的目标是到2030年达到每万人5个全科医生,难度更大,因为大城市与小城镇的各项条件差距都在扩大,要吸引人才,各类条件都要加倍,中央和省级政府都要加大力度,才能及早完成指标,而不是到了临近2030年才临急抱佛脚。

公共卫生关系到千家万户,17年前的SARS之后,国家推出了医疗保险全覆盖,服务伸展到农村每一个角落,这是对基层医疗服务的一大进步。这次新冠病毒疫情,影响范围更大,危害更深远,政府应藉此机会检讨公共卫生安全的每一个环节和范畴,未雨绸缪,更好地保障国民的生命和健康。

赞一下
(60)
87%
赞一下
(9)
1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