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特稿:朝鲜战争遗骸后事未了

时间:2020-06-21 12:0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新闻

马华卿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参战的韩国军、朝鲜人民军、联合国军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1129天的苦战后,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这场对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战争不仅技术上仍未结束,带给阵亡者遗属的伤痛也不曾消失。今年6月25日朝鲜战争70周年纪念来临之际,《联合早报》记者走访韩国国防部遗骸发掘鉴识团和阵亡者遗属,近距离了解这个抚平遗属伤痛的艰辛工作,为何如此必要。

朝鲜战争爆发至今已经70年,李容镐的父亲仍然下落不明。如今他76岁,在有生之年找到父亲,哪怕只是父亲的遗骸,似乎已是奢望。

李容镐对父亲已经没有什么记忆了,他听母亲说过,父亲当年协助韩国军运送战斗物资。二三十年前,父亲的战友告诉他,父亲被朝鲜士兵绑起双手俘虏了,相信已经牺牲。

“对父亲的事情一无所知,让我感到很惭愧。”

他坦言,父亲战友的话,并非父亲已阵亡的实证,自己更希望父亲还活着,哪怕在朝鲜也好。虽然知道很渺茫,李容镐还是希望韩国国防部遗骸发掘鉴识团(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ce Agency for KIA Recovery & Identification,简称国遗团)能帮他找到父亲的遗骸。

李容镐嘱咐儿子,即使他去世了,以后找到祖父的遗骸,一定要将他与祖母葬在一起。说到伤心处,李容镐流下男儿泪。

zb_0621_cj_doc7ap5dpvttp3n4d3t4it_18183710_limlhu.jpg
李容镐希望在有生之年找到父亲遗骸。(马华卿摄)

战争初期,韩国军一度处于劣势,一再撤退,未收拾的遗骸主要埋在吃败仗的战场。战争结束后的几十年里,韩国优先发展经济,发掘阵亡者遗骸一直未能实现。2000年朝鲜战争50周年时,韩国陆军开始在军队内部进行遗骸发掘工作。2007年,国遗团正式成立。

遗骸身份确认难度大

迄今为止,国遗团已发掘了逾万具遗骸,但截至今年6月15日,身份得到确认的遗骸仅142具。

要将一具遗骸从当年的战场送还给阵亡者家人,绝不是简单的工作;国遗团须要经过调查、发掘、鉴识以及善后四大步骤,耗时耗力,也取决于天气、朝鲜的态度等因素。

zb_0621_cj_doc7ap5dpzclxdpkbzg5km_18183947_limlhu.jpg
韩国国防部遗骸发掘鉴识团身份确认处长张酉良博士:遗骸深埋土里约70年,完整出土一个人骨骸的机会约仅一成。(马华卿摄)

国遗团身份确认处长张酉良博士告诉《联合早报》,通过观察遗骸的头盖骨、髋骨等骨骼,有时能判断死者的种族、性别,但因遗骸深埋土里约70年,情况非常糟糕,只有约一成机会可出土一个人完整的骨头,相关的鉴识难度也大大增加。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遗骸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会反映一个人的饮食习惯,从而协助辨认死者的人种等信息。通过同位素(isotope)测试,参考阵亡者生前的饮食与不同地区大自然中的同位素进行对比,并对阵亡者骨头里的水分进行分析,甚至可精确辨认出死者生前来自哪个地方。若能建立一个平台,各国共享同位素地图,就能更好地进行这项分析。

遗骸鉴识官林晶民感叹,由于朝鲜战争突然爆发,许多韩国军基本没有生前资料,一具遗骸从出土到身份得到辨认,一般至少要花上一年时间。相比之下,美军一般都有生前的牙科X光记录,有时候只需一个月就可辨认身份。

国遗团计划运营处长崔青中校受访时说,该团成员一般都是拥有调查、发掘、鉴识、身份确认等专业背景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在大学修读考古学、历史学,以及人类学至少两年的普通士兵,则通过选拔进入该团。

他说,国遗团评估该到哪里发掘遗骸时,不仅会宏观地研究朝鲜战争历史,也详细分析失踪者所属部队的战斗史,并参考仍健在参战者的证词和战地民众的回忆。

父托梦10年后确认遗骸身份

同样是76岁的金海洙则相对幸运。2009年9月15日,他父亲金永寅的遗骸及战斗靴、木槿花花纹纽扣等14件遗物在江原道麟蹄郡寻获。

朝鲜战争爆发后,金永寅带着家人逃难,28岁时参军,他在一次参加战斗前特地骑着脚踏车回去看望刚生产的妻子。金海洙当时目送父亲赶回去部队的背影,此后再也没见到父亲。

金海洙和兄弟由母亲一人抚养长大,日子清苦,他服兵役时加入了海军陆战队,虽比其他军种艰苦,但服役期最短,可早点完成服役出来工作挣钱贴补家用。

2009年,金海洙梦见父亲对他微笑并拥抱他。他回忆说,醒来后还记得那场梦,而在他的印象中,过去这么多年来,不论他多么想念父亲,却从未梦见过父亲。

10年后,国遗团通知金海洙,2009年发掘的一具遗骸身份确认是金永寅。对金海洙而言,2009年的那场梦或是父亲给他托的梦。

他感叹,小时候很羡慕其他小朋友可依偎着父亲叫“爸爸”,如今他领回父亲的遗骸和遗物,终于也可再叫一声“爸爸”了。

zb_0621_cj_doc7ap5dq1gtg3afyjn9xo_18183531_limlhu.jpg
金海洙展示父亲遗骸身份确认证书及慰问匾。(马华卿摄)

利用科技缜密分析遗骸

据国遗团推算,金永寅在1951年1月底加入韩国陆军决死游击队第11联队,同年2月至3月间遭埋伏于江原道雪岳山一带的朝鲜人民军袭击并阵亡。他的遗骸是韩国确认身份的第135具战死者遗骸。

在确认金永寅遗骸的身份时,国遗团采用了短串联重复(Short Tandem Repeat)检测技术。2013年以前,国遗团检测16个座位(即通过遗传基因在染色体或核酸分子中所占位置,识别个人身份的信息),后来发展成为检测23个座位。

国遗团对2013年实施16座位检测的遗骸中,选取身份确认概率较高的174具,并对首批50具遗骸采取了23座位的检测,委托韩国国防部调查本部重新检查。在174具遗骸中,金永寅的遗骸是被确认身份的首具。

国遗团也对与遗骸一起出土的阵亡者遗物进行缜密分析,用于判断国籍。常见遗物包括钢笔、手镜、水壶、野战线及战斗靴等,对于难以用肉眼辨认的字迹,研究人员则通过红外线机器协助辨认。

逾12万韩军遗骸还未找到

据国遗团的统计,韩国军共有16万2394人阵亡或失踪,其中2万9336人已安葬于显忠院,仍有超过12万3000多具遗骸未找到。此外,提供线索的生还者高龄化等因素,也为鉴识工作增加不少难度。

据推断,约65%至70%的战斗区域在韩国,5%至10%的战斗区域在非军事区(DMZ),另外20%至25%的战斗区域在朝鲜境内。也就是说,如果朝鲜不配合,约有4万具遗骸将无法归还家属。

去年4月1日起,国遗团正式开始在韩朝非军事区内发掘遗骸。

崔青中校透露,韩朝在2018年签署《九一九军事协议》后,过去60多年来未能前往发掘遗骸的韩朝非军事区域如箭头高地等地有了发掘机会。截至今年6月15日,国遗团已在这些区域发掘了各军阵亡者遗骸600多具。

他认为,这不仅能告诉等待60多年的遗属,找到阵亡者、失踪者的希望仍存在,也能向世界传达象征和平的信息。

遗憾的是,韩朝关系在近两个月急速恶化。5月3日,朝鲜向中部前线一个韩国哨所开火;6月16日,朝鲜炸毁了开城工业园区内韩朝联络办公室的大楼,国遗团在箭头高地一带的遗骸发掘因此一度中断。韩朝关系恶化,无疑为日后在这些地区的遗骸发掘工作增添了变数。

zb_0621_cj_doc7ap5ey5excze32pp943_18184748_limlhu.jpg
2019年4月3日,韩国向中国移交10具志愿军遗骸。(取自韩国国防部面簿)

以同样方式收拾中朝军人遗骸

崔青说,韩国法律规定应优先处理韩国军阵亡者的遗骸,但在当年发生激战的地方,一般也会发掘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阵亡者的遗骸,国遗团都无差别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采用同样的方式收拾所有遗骸。

早期,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遗骸,都被安葬在京畿道坡州市的“敌军墓地”,由于身份未确认,墓碑上只能刻上“中国军”或“北韩军”及“无名人”字样。

1981年至1997年间,韩国曾根据《停战协定》,通过板门店共同警备区域,经朝鲜向中国送还了43具志愿军遗骸。然而,2000年9月,朝鲜拒绝再接收志愿军遗骸,称“中国军遗骸与我们无关”,要韩方联系中国大使馆或酌情处理。

自2014年3月28日起,韩国每年在清明节前,定期向中国送还志愿军遗骸,迄今已向中国移交了599具志愿军遗骸。

通过DNA比对确认联合国军遗骸

国遗团也与联合国军司令部合作,每年进行DNA比对,让战死异乡的参战国军人遗骸得以回国。

崔青表示,大部分联合国军派遣国都希望在战争中失踪的士兵,遗骸一旦被发现就送回本国,而国遗团也积极与各派遣国合作促进这项事宜。然而,鉴于这些国家和欧盟法律关于共享DNA样本的限制,国遗团与部分派遣国不能直接合作。在此背景下,国遗团正在促进相关国家能间接提供阵亡者遗属DNA等辨识遗骸所需资料的方案。

如果联合国军司令部能为国遗团与联合国军各派遣国之间搭建一座桥梁,相信可加速联合国军阵亡者身份的确认,以及运送遗骸回国的程序。

“如果能和平统一 我会原谅他们”

“如果能和平统一,我会原谅他们。”

作为从战争年代活过来的人,金海洙希望朝鲜半岛有朝一日能和平统一。如果实现和平统一,他会原谅当年杀害他父亲的人。

他认为,如果朝鲜政权真正关心人民,就应该开放思维,和平统一,而不是相反的,“不能再为了统一打一场仗了”。

金海洙说:“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是用来保护国家,不是用来发起战争的……为了我们的后代,实现和平统一是必须的。”

赞一下
(72)
93.5%
赞一下
(5)
6.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