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德国杜塞尔多夫总领馆邀张文宏解答(3)

时间:2020-03-23 09:0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新闻

问:德国会不会突然出现一个意想不到的急剧爆发,有没有这种可能?
 
答:这种可能就是要取决于德国的城市是否落实德国目前采取的措施。比如,现在德国采取的措施是关闭娱乐场所,停止聚会,中小学停课,如果这些措施落到实处,就避免了爆发点。北威州疫情的发端也是上千人的室内聚会,如果这些社交活动都取消了,就没有爆发点。
 
现在病人会来自哪里?病人可能来自于某些工作场所,但是这些就不会出现像北威州的第一阶段的爆发的病人。这个阶段居家隔离轻症病人的做法跟美国、新加坡一致。我们现在不能预判的是德国现在到底有多少没有症状的病人。可能已经散布在各个家庭,各个企业,这一点是不能预估的,所以我们就要开始看,这些病人到底来自于哪里?我认为采取了相应措施以后出现大面积的爆发的概率比较小,但是现在病例数仍在增加。当后面的传播的人数越来越多,我相信德国还会采取更加严格的隔离措施。
 
问:目前的欧洲,特别是德国北威州采取的这种防控措施,从我们的医学原理上讲,它是否科学、是否有效,或者是否真的是在对症下药?
 
答: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查一下北威州的疫情,截至昨天(16日)确诊数是2744,而且最近还在增加。它的增幅都是每天同比大幅攀升。这个增幅比较快的原因,就是第一次爆发点以后,病人现在散落在各个地方。这个时候最关键的一个节点就是要采取隔离的措施,如果没有隔离措施,如果不采取任何的隔离措施,后面日子会非常难过。
 
但是现在的隔离措施,北威州跟当时上海对比最大的区别,就是人们还在上班。就是人口之间的流动还存在,这是唯一的一个风险点。但是因为默克尔总理说了60%-70%的人都会感染这句话,事实上她把最坏的情况告诉了大家,整个德国已经引起了重视,也是因为讲了这句话以后,现在采取的措施才能落地。
 
接下来,你是不是有潜在的病人,现在还分布在各个地方,就取决于第一,我们在工作的环节当中,我们是不是真正的贯彻隔离措施,比如说德国或者英国,年轻人下班以后,有没有跟往常一样到酒吧去喝几杯,聚会。第二,上班的时候,大家的社交距离,大家都知道这件事后,社交活动也会有所减少接触。那么这种情况下面,我认为这种隔离是有效果的。
 
现在发病的这些病人都是前面感染的,这两天增加的病人都是在措施采取之前已经感染的。所以要看采取措施14天以后,它的增速,传播速度。按照现在感染的人数,你不能去预测今天采取的措施有没有效,采取的措施对发病率的影响是滞后的,滞后的时间点就是14天。如果14天以后效果不好,德国得提高对应的等级。如果应对等级不加大,你接下去德国也会面临一个问题,重症病人会增加,重症病人再增加以后,医院可能就应付不了。它的极限是什么?像呼吸机资源的配置可能也会受到影响。但是我就相信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每天都在做监测,如果监测到的数据与防控等级不对应的话,他们一定会采取更为积极的手段。
 
问:德国目前的医疗卫生系统能够应付新冠肺炎的这种蔓延的趋势吗?按照目前的这种防控方略和增长幅度看,会不会出现超载?
 
答:来这里之前,我做了一些对重症病人的救治医疗数据的初步收集,重症病人的数量跟床位数的相关性。就是说德国现在是不是有足够的病床数提供给重症的病人,也就是前面提到,80%的人事实上根本不需要住院,在家里隔离。我们最担心的是重症病人不能住院。我这里比较了一些相关数据。就目前患病人数,德国的床位冗余度还是比较大的。
 
那么,什么时候需要做出调整?如果病例数大量增加,预计冗余可能会被消耗掉,这时就得采取更加强势的防控策略。
 
问:德国现在对检测采取了非常严格谨慎的方式,为什么在检测问题上采取目前的这种做法?会不会因为控制检测范围,或者没有放开检测的力度而使更多的潜在的病患依然在水下?
 
答:关于新冠肺炎的检测,国内也不是一发烧,到医院就给你检测新冠肺炎,不是这样的,除非是来自疫区的人,或者有聚集性发病的患者。上海也只对特殊人群测,即高危的人群,我们定义为疑似人群。我们在上海只对疫区过来的人,比如对现在国外发病率特别高的地区来的航班进行检测。原来武汉病人很多的时候,我们只对武汉过来的人进行检测,并不是对所有的发烧的人进行检测。对所有发烧的人进行检测,在医疗资源上是个巨大的浪费,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检测有时候会产生假阳性,你认为是的,但是可能不是的。假阳性对人也是一个伤害。第三点,在国内我们是应收尽收,早在检测阳性之前就开始对疑似病人进行隔离了,所以在国内只是对疑似病例做检测。任何一个人跑到医院说,我发烧了,我要做新冠肺炎的检测,实际上是没有的。
 
所以中国也不是每个人都过来检测的。问题在哪里呢?如果对想做的人都进行检测,费用是很贵的。如果所有人有事没事都去测一次,就会发生医疗资源挤兑。1万个人去检测当中有100个人是重症的,这100个人就可能看不上病。所以我阐明两点,第一点,在中国不是说发烧就给检测,这是不实信息。中国只对有病例高发区来的人检测。如果是跟病人有密切接触的,直接就隔离观察了。德国的隔离跟中国的隔离也不一样。中国的隔离是集中隔离,德国的隔离是居家隔离。如果每个人大家有一点点伤风感冒就去检测,挂号、预约、看门诊,或者到急诊直接去排队,急诊间就已经要排4个小时了。
 
北威州现在有约1791万人,到今天确诊病例约为万分之一。但这个季节发烧的人是很多的,所以就意味着大量的检测是没有意义的。你叫医保怎么给你支付?这个钱很贵的。大量的人去医院咨询排队,然后真正重病的人检测不到了。重症病人检测不到,病情又很重,势必要滞留在急诊间,然后会造成什么呢?急诊间内的传播、医务人员的传播,那就不得了了。
 
问:德国目前采取的方式是确诊的轻症患者居家隔离,北威州不少留学人员都是合租,所以对此问题特别关注。请问德国的这种居家隔离方式科学、合理吗?会不会带来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蔓延和扩散?
 
答:这个得考虑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样的病人是不是需要治疗?我明确地告诉你,这种轻症病人,早期的治疗价值不大的,因为在现有药物中并没有一个药物能一吃就好。事实上大多数(80%)的轻症的病人是自己康复,可以在家隔离,那么空出来的床位留给谁?留给重症的病人!
 
轻症患者是居家隔离,还是在医院隔离,这是一个分歧点。有一个问题,如果都在医院隔离,医院有这么多床位吗?没有!
 
没有这么多床位,那居家隔离会不会引发更大的疫情呢?
 
那就看居家隔离做得好还是不好;如果是非常有效的居家隔离,就是有效果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很多跟患者住在一起的人,等到确诊的时候,那些人事实上已经跟他接触了,甚至已经感染上了,那他在家多待一天、少待一天,有什么区别呢?
 
中国为什么不居家隔离?如果采取居家隔离,我就明确告诉你,有些居家隔离如果不成功的,后面就会出来新的病人。出了新的病人,如果是轻症的,问题还不大;如果重症的就要送到医院去救治了。所以只要居家隔离的成功率能够到达一定的程度,才可以作为必然之选。中国人口多,人均住的地方太小,居家隔离,造成中国家庭内的传播人数就会非常大,这个人数不下来,中国的疫情就不能按所希望地那样在2至4个月内结束。
 
所以这种情况居家隔离方案在德国可能是合理的,德国政府也可能会随之改变,比如说采取建设集中隔离点的方法等。
 
问:合租的留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当中进行有效的防控,包括共用厨房、公用卫生间等等?如果一旦有疑似症状,怎么办?
 
答:这种情况下我们说没有最好的办法,只有更好的办法。为什么说没有最好的办法?因为条件所限,所以说没有更好的办法。
 
说到合租,自然是有条件单独居住,风险会小很多,如果做不到,那就要降低跟他人的社交距离,不在一起吃饭就可以降低风险;合租是否有风险,与共用厨房没有关系,共用卫生间也没有关系。你只要保持好个人的卫生,手经常洗,错开使用厨房,衣服洗好了有烘干,就没有问题了。烘干是最好的灭菌方式。
 
问:最近听说一些中药是有疗效的,德国能不能特事特办,在非常时期允许进口中药?
 
答:事实上关于中药在德国的广泛使用,一般是要遵循一个对等的原则。今天德国对我们的中药,就像我们对进口它的西药一样。在欧洲,包括德国对中药进口是有严格的管制的,就是要对药品进行严格的检测。截止目前很多中药都不在它允许进口的范围。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让大批量的中药进到德国来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
 
问:为什么目前德国没有倡议普通人戴口罩?
 
答:普通人戴口罩到底有没有效?肯定是有效。如果没有效,为什么医生要戴口罩呢?
 
第一就是感染风险的问题。感染是与我们所有人都相关的事情,做不做防护与你的感染风险有直接关系。如果感染风险大,我们都要做防护、戴口罩;如果感染风险小,就需要评估戴与不戴口罩的利弊有哪些。
 
欧洲人平时从来不戴口罩,但在日本和中国香港,即使平时不生病,街头也有很多人经常戴口罩,这是习惯。如果今天在德国,满大街的人都戴口罩,会让人觉得好像是世界末日一样,对普通人的精神会造成极大的压力。因此,决定民众是否戴口罩,就需要判断戴与不戴口罩的利弊。好处足够大,才需要戴口罩;好处不够大,就如我前面所讲,戴口罩是为了防止别人传染给你,而别人传染给你的概率极小,让整个城市的人都戴口罩,无非就是防止病毒传染给你的这一点概率,那么还是否需要戴口罩呢?
 
如果有感染症状了,应该马上戴口罩,在家里也应戴口罩,因为呼出的唾液中有可能存在病毒。此时戴口罩,防护效率就很高,戴口罩可以预防自己将病毒传染给别人。
 
第二就是医生为什么戴口罩?如果我今天在欧洲接诊的不是新冠肺炎患者,戴普通口罩和N95口罩的防护效率是同样的,就不需要戴N95口罩。但是面对高度疑似新冠肺炎的病人,需要戴N95口罩,因为风险增加。比如你走在马路上,接触一万人当中可能只有一位新冠肺炎的患者,这么低的概率,即使你接触了这一万人,与新冠肺炎患者面对面说话的几率还是较小。对于这样防护效率极低的措施,代价是让整个城市的人都戴口罩,欧洲人就无法接受了。
 
为什么中国人就可以接受呢?
 
原因之一就是亚洲人,比如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的民众本来就习惯戴口罩。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佩戴口罩就不会传染给别人,防护效率很高。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什么呢?
 
中国希望能够把风险降到最低,如果大家戴口罩没有觉得不舒服,此时就戴口罩,没什么病人之时,就摘口罩。新加坡就不戴口罩,因为新加坡认为相较于全国700万人口,感染者只有几百人,发病率与德国一样,因此新加坡不戴口罩。进行评估之后,才决定戴与不戴。
 
无论是防护他人传染给自己还是防止自己外传,可以肯定的是戴口罩还是有效的,无非是防护的效率和习惯问题。
 
问:那我们中国人在这里要戴口罩吗?
 
答:我认为戴口罩有作用,但在低发病率地区,它的保护作用是被大家高估的。戴口罩能够解决的事,还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解决。第一,如果疫情发展很快,感染人数增多,此时戴口罩的防护效率就会提高。第二,按照目前德国的情况,一定要保持社交距离。如果上下学可以错峰搭乘公交,或骑车上学;在工作环境中,讲话保持一定间隔距离,可以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的问题就不当面接触。第三,德国民众本来也没有佩戴口罩的习惯,建议大家不要试图去改变他们的观念。第四,我们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积极预防。比如华人圈内有人群体活动不戴口罩,吃饭的时候距离较近,还要抱怨德国人不戴口罩。与其去说服罗伯特·科赫研究所,让大家戴口罩,还不如从改变自己的行为开始,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德国人民的想法,他们的想法是有他们的道理的。在德国按照德国的做法去做,如果不认同德国的做法,可以从改变自己的行为做起,比如减少社交,增加交往距离,错峰采购等等。
 
"冬将尽,春可期,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赞一下
(20)
95.2%
赞一下
(1)
4.8%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