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访问死亡工厂 种族主义尚未远去

时间:2019-12-07 16:3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新闻

来源:香港01

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没有亲眼见证纳粹时期的人类浩劫,但她亦跟前总理施密特(Helmut Schmidt)和科尔(Helmut Kohl)一样,并未回避德国在战时的道德责任。这名总理在位14年,在周五(12月6日)首次出访邻近波兰克拉科夫的奥斯威辛集中营,以纪念在大战中遭到种族灭绝的犹太人。默克尔选择在解放奥斯威辛75周年前夕,成为历史上第三位到访奥斯威辛的德国总理,其意义远不只是民族和国家和平共处的象征,更是要借古监今,警惕民众极右势力抬头带来的潜在灾难。

奥斯威辛集中营恶名昭彰,堪称纳粹集中营的代表。默克尔是次到访战时最具规模的“死亡工厂”,但她对反犹主义的警诫,其实更可早见于2008年。当时她成为首位在以色列国会发表讲话的德国领导人,并谈到德国人仍对其犯下的暴行感到“耻辱”,以及数次参观德国境内的集中营和位于耶路撒冷的Yad Vashem大屠杀纪念中心。在位14年,已承诺不再参选的默克尔在此时此刻将大众的目光再次引领向这段泯灭人性的历史,或多或少亦与月前在德国发生的袭击案有关。

10月9日,一名枪手欲意在犹太教的赎罪日(Yom Kippur),对德国东部城市哈勒(Halle)的犹太教堂施袭,击毙教堂外的路人和烤肉店里的顾客。根据案情,被捕的疑犯是新纳粹分子,他更承认袭击是受反犹主义和右翼极端主义所驱动。二战后,虽然纳粹主义已成政治上的禁忌,但却没有在德国消失,而是转为地下组织,以希特拉的“继承人”自居,试图延续国家社会主义“使命”,并支持反犹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及种族主义等思想。据警方的资料显示,去年德国跟反犹有关的案件较2016年增加近一成,达到1646宗,为近十年高峰,个中涉及暴力袭击的案件更上升了六成。

从政治层面来看,默克尔的担忧绝对是情理之内。虽然主张排外、反犹的极右政团德国另类选择党(AfD)在2013年才成立,但不出数年,该党在议会的声势已迅速壮大。在2017年德国联邦议会选举中,AfD首次跨越比例代表制的5%得票门槛,一举夺得94个议席;在刚过去九月的州议会选举中,AfD在萨克森州和布兰登堡州分别获得27.5%和23.5%的选票,两者均大幅超越五年前选举的表现。

经渲染的排他情绪成为仇恨

尽管有不少人认为,近年AfD冒起是拜默克尔在2015年向难民大开门户所致,但另一项研究却反指出,部分德国人排外的心态,早已蛰伏于难民危机爆发前。据社会学家海特迈尔(Wilhelm Heitmeyer )在2002年至2011年进行的实证调查,近半数受访的德国人认为国内的“外国人太多”,三分之一受访者甚至认为“黑人与白人之间存在自然差异”。因此,即使现时极右势力抬头,部分可归咎于默克尔的难民政策,但亦不该忽略人类排拒他者是与世俱来的“自然反应”之面向。

“我者”和“他者”之倾向本已存在,当排外情绪被渲染和扭曲,更会转化为仇恨的种子,其潜在的力量或可是人类的浩劫。上世纪30至40年代,纳粹对犹太人的抹黑、迫害和工业化的种族灭绝,不仅只是希特拉执意迷信雅利安人种的优越性而生成的结果,也同是立心不良的从政者为了团结民众,而建构出来的虚假敌人。一如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Joseph Goebbels)曾假借一名外交官被杀,而将矛头“包装”成犹太人的阴谋,继而发动“水晶之夜”,煽动暴民四处劫掠和毁坏属于犹太人的地方,最终造成近千名犹太人无辜失去性命。

二战远去逾七十载,世人或许渐渐遗忘这段黑暗历史。但从二战后在卢旺达、波斯尼亚等地的大屠杀可见,人类对“他者”发动非理性残害的“潜能”,仍是大众必须谨防的邪恶力量。

赞一下
(6)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