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反“WhatsApp税”抗争最终促成总理萨阿德请辞,令人再次注视阿拉伯世界过去一年以来多个国家的反政府示威。涉及国家大多在2010年底至2011年初“阿拉伯之春”期间未曾经历大型示威,但如今其人民皆对统治阶层贪腐无法回应群众诉求、解决经济危机而不满,寻求改革社会,情况恰似当年抗争背景。有评论认为这是新一轮“阿拉伯之春”,亦有评论认为“阿拉伯之春”本来就未曾消退。
许多观察家都把近期在北非、中东发生的连串示威现象,跟“阿拉伯之春”比较。当年事缘突尼斯一名青年摊贩自焚引发示威迫使总统下台流亡,其后革命浪潮扩散到埃及、叙利亚、也门以至巴林等区内其他国家,但结果不一。当年未受直接波及的阿尔及利亚、苏丹、伊拉克和黎巴嫩,过去一年也先后爆发反政府抗争,连埃及也发生塞西政变上台后罕见的示威,其背后导火线也许各异,但诉求不离政治建制贪腐的怨愤和对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满。
官员私相授受 民生事业沦贪污温床
以黎巴嫩为例,尽管统治建制按不同宗教派系分配,但数十年来的传承几乎离不开精英阶层的父子相传,像刚辞任总理的萨阿德父亲便是2005年遭暗杀的前总理哈里里。在“WhatsApp税”点燃民众抗争怒火后,批评焦点迅速转移到官员私相授受和中饱私囊,却坐视国家债台高筑,人民难求温饱、失业,甚至缺水无电。
伊拉克在美军推翻萨达姆政权后,亦出现各教派分配政府合约和工作岗位的陋习,令国家民生事业沦为贪污温床,触发民众反弹。埃及示威规模虽不算大,但导火线正是总统塞西被揭发挥霍兴建行宫等涉嫌贪腐作为。
失业率高企 青年成抗争主力
一如当年的“阿拉伯之春”,这一波示威浪潮同样以年轻人为抗争主力,尤其是阿拉伯各国的30岁以下人口往往占总数六七成,但年轻人失业率却特别高。他们气愤受过良好教育都找不到工作,政府、法院和警察一丘之貉,贪污则像癌症般消磨掉人民志气与希望,于是疾呼改革管治架构。国际组织“透明国际”去年公布的贪污排名,埃及与阿尔及利亚在全球180国中并列105位,黎巴嫩、伊拉克、苏丹分别排138、168、172,可谓不相伯仲。
专栏作家科恩(Roger Cohen)在《纽约时报》撰文指出,贪污腐败、教派主义、官方蔑视公民等“阿拉伯之春”的愤怒根源,事隔8年并无改变。“透明国际”中东北非地区顾问哈塔尔(Kinda Hattar)则形容,这一波反贪示威浪潮,离不开国家高压控制及政府跟国民的社会契约破裂,今年以来所见横跨中东和北非的示威,皆见政府未能满足国民至少从“阿拉伯之春”以来的诉求。他说:“大多数阿拉伯国家要克服的贪污规模,需要全面的系统改革,容不得旧模式与旧玩家继续恋栈或希冀在‘冷静期’后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