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特稿:翻云覆雨卡明斯 约翰逊任命(2)

时间:2019-09-22 07:1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新闻

前首相卡梅伦曾称他是“专业反社会分子”。

卡明斯翻云覆雨和行为乖张引发的争议,使本来很少上报的他成了焦点人物。

英国媒体和外国通讯社最近纷纷推出特写,有彭博社的“Britain's Steve Bannon is Tearing Johnson's Tories Apart”、法新社的“Dominic Cummings: Downing Street's Disruptor in Chief”,美联社的“British Prime Minister's Aide Divides, But Will He Conquer ?”,路透社的“Boxed In By Parliament,The Puppet Master of Brexit Plots Way Out”等。

最早揭发英国脱欧公投遭脱欧派违法操弄的《观察家报》记者卡罗瓦拉德9月7日发表了一篇评论:“The Real Reason We Shoule Fear The Work of Dominic Cummings”,重揭卡明斯在公投中的不光明旧账,警惕国人他本性难移,为了达到目的为不择手段,会把国家再度带上不归路。

卡明斯成了新闻焦点,也连带使一部讲述脱欧风云的真人真事电视电影《脱欧:一场不文明之战》(Brexit: The Uncivil War)再度受到关注。

《脱欧》是2019年英国电视电影,剧本根据脱欧和留欧阵营主要人物的第一手资料改编,讲述2016年脱欧派运用各种战略——大数据、宣传技巧、对中间选民制造恐慌,最后成功打败留欧派的历程。片中的主角便是卡明斯本人。影帝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接演之前,曾经与卡明斯交换心得。影片今年1月分别在英国第四台和美国HBO首播,本地电缆电视也有转播。

宣传海报称卡明斯为“扭转英国历史的人物”(Meet The Man Who Altered the History of Britain)。

卡明斯当时是英国脱欧运动的文宣总监,负责想出支持脱欧的标语,公投宣导策略等,影响国人支持脱欧。

脱欧阵营利用社群数据分析选民,精准广告投放,透过假议题操作焦虑和贩卖恐惧,左右选民的投票取向,进而在脱欧选战中扭转颓势。

卡明斯最拿手的本领是煽动那些处于边缘地位的贫困阶层不满的情绪,把他们贫穷的罪过推到欧盟身上,使这些人加入反欧阵营。

这样一个自封为“破坏者”的特立独行反建制派狂人,却完成了英国近代史上最大的惊天变局。

然而,因为脱欧拉票活动违反了选举法,卡明斯受到了调查。

卡罗瓦拉德在文章里引述英国选举委员会发表的判词说,证据显示卡明斯在英国百多年来最严重的选举弊案中扮演了要角和明显的触犯法律,却拒绝应召到国会接受问话。

这个藐视议会的人如今却成了首相议会事务的首席顾问,是天大的讽刺。

卡明斯在脱欧公投中翻转逆势立下大功,也为脱欧派旗手约翰逊出任首相制造了契机。  

如今,约翰逊寻求脱欧前先大选的政治操作,可算是他政治生命中的最大赌局:赢了他将能重振保守党声势,甚至在脱欧前最后一刻成功反逼欧盟让步,达成新的脱欧协议;输了他将成为英国史上任期最短的首相。

卡明斯是否再建奇功,很快就会分晓。

莫忘了,特蕾莎梅当年接任首相后也趁机提前大选,想要扩大在议会的多数席,以提高日后退欧谈判的议价能力,却没想到选民给她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执政党失去了多数议席,形成悬浮国会,最后勉强靠一个北爱尔兰小党的支持勉强组阁执政。

公投/选举是怎么赢的?

“Everyone knows who won, but not everyone knows how.”——Dominic Cummings

这是卡明斯在《脱欧》片中的经典台词:

“光看选举结果,大家都知道谁赢了,但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是怎么赢的。”

据说,不少英国人是看了本片,才发觉自己是被大数据给坑了,傻傻投票支持脱欧。

脱欧派成功的关键是造谣和欺骗。

片中脱欧派在一辆红色大巴上贴上醒目的标语,谎称英国每周得向欧盟“进贡”3亿5000万英镑,如果脱欧,这笔钱将转投到英国的国民保健计划中,另外也谎称土耳其即将加入欧盟,到时将有数以千万计的移民涌入欧盟,脱欧之后英国就能对自己的边界和移民的流入握有更大的自主权。

许多人信以为真,于是“取回控制权”(take back control)成了脱欧派响彻云霄和“深得人心”的口号。

此外,卡明斯和他所服务的脱欧派使用智囊和分析公司,大量搜集面簿、推特等社交网络上的个人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向选民投放了10亿条定向广告,成功地影响了民众。他们也从大数据分析中获得300万名从未参加过投票的选民资料,了解他们的喜恶,然后有针对性地逐一对这些人进行定点式宣传。脱欧派最终以百多万票险胜,这些人发挥了作用。  

脱欧事件说明了情绪性和煽动性的信息推送对选民投票能够产生直接作用,即选民不是纯粹按照理性自我算计来做出自主判断,而是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变成受特定倾向的公司和集团控制的的棋子。

令人不寒而栗的是这个模式在同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也出现了,随后世界各地包括台湾2018年“九合一”选举都看到类似的操作痕迹。

美国总统大选中,特朗普阵营使用大数据打选战,一家名叫剑桥分析的机构窃取了5000万份面簿用户的个人信息,对他们的喜好、诉求等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甄别,然后为这些用户推送有可能影响其选择倾向的信息。

有理由相信,部分面簿用户接受到相关推送信息之后,改变了自己的政治选择和偏好。换言之,大数据公司可以通过么某种方式来控制此前并不可控的选民行为,使他们的政治选择变得更加可塑,进而冲击民主制度的根基。

这也难怪入驻特朗普竞选团队的剑桥分析公司的总裁尼克斯大言不惭:“特朗普的每一条选举信息都是数据驱动的。”

在英国公投中,卡明斯身为脱欧派的操盘手,将传统政治谋略结合大数据技术,还透过社交媒体炒作议题,制造假象,带领风向,左右中间选民立场。

如果要给这部电影取个文绉绉的学术片名,那就叫做:《网络时代煽动民粹主义的教科书》。

民主政治民粹政治 定义早已暧昧不清

今时今日,民主政治和民粹政治的定义早已暧昧不清。多数人做出政治选择时,靠的是感性而非理性。

要拉拢犹豫不定群众的不再是竞选议题,更多的是迎合他们内心的需求与情感共鸣,要让这些人感到恐惧、焦虑和愤怒。最后再激起人们对过去辉煌的怀念,把当下的不满转化成对当政者的仇视和对往日的臆想。

英国秃子卡明斯,让我想到去年九合一选举中异军突起的台湾秃子韩国瑜。

透过“庶民总统”的诉求,韩国瑜希望联合那些近年来在经济、政治上的弱势选民,共同下架政绩不良的民进党和对抗传统政治的菁英。

情绪或情感面的选举操作将成为台湾明年总统选举的攻防重点。透过情绪所激化出的动员能量绝对比理性说道理来得大。这将是一场诉诸情绪的选举。能言善道巧言令色的韩国瑜在这方面将占优势。有蓝营立委就曾私下评论韩粉不够理性。

网络战术也将在台湾选战中发挥高效。

台北市长柯文哲曾在《柯P模式》一书中,详述他的幕僚团队如何利用大数据,帮他赢得2014年市长选举,其中还提到他们的目标群体是从不关心选举的人,这些人没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最有可能被影响。

以白色力量崛起的柯文哲,当年运用精算的大数据,在上千万面簿用户的按赞数据中检测网络舆论,找出年轻人有兴趣的选举议题,也让从不碰选举的青年找到共鸣。

就连被指不接地气的国民党,近年也开始调整战略,效法敌营,应用大数据分析选情和政局,让领导层快速掌握民意,作为决策参考。

被中天新闻台称为“无色觉醒”的无党派中间选民,势将成为明年大选各党力争的对象。

然而,事事看网络民意走向,却又难免流于民粹,让谣言、谎言和仇恨有机可趁。


赞一下
(1)
50%
赞一下
(1)
5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