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中国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北京发布2017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
据澎湃新闻报道,教育部开展了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其中,《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完成修订并作为国家标准立项。同时,还印发了《关于加强地名标志设置和管理的指导意见》,重申地名标志中汉子书写、罗马字母拼写、少数民族地名书写等的规范要求;清理整治7.5万多个“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
教育部语用司、语信司司长田立新向澎湃新闻表示,有些很小的县城,其地名里面却包含“中国”,有些中国本地城市却取名“威尼斯”、“罗马”等,这些按理来说都是不规范的。
另外,田立新还介绍,在年度汉语盘点活动中,“享”和“初心”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内词;“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分别当选年度国际字、国际词。“十九大、新时代、共享、人工智能、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当选十大流行语;“雄安新区、通俄门、留置”等当选十大新词语;“打Call、尬聊”等当选十大网络用语。
“这些年度字词都是网民投票筛选出来的,而且部分词语很有可能被收录到《现代汉语词典》。”她向澎湃新闻进一步解释,“但需要看这些字词的生命力,《现代汉语词典》每年在修订过程中热词热语都是其中的重要方面,需要考察这些词语能不能真正代表我们时代的发展,能够客观反映我们社会语言生活。”
新增62万余人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
回望2017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田立新用“开创性工作”和“突破性进展”概括总结。她指出,2017年中国语言文字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大语言文字工作”格局初步确立。一方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其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人数继续增长,全年共有666.54万人次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比上年增长62.24万;2万多人参加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比上年增长近40%。另一方面,教育部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正在有条不紊进行当中。
此外,在语言资源科学保护上也成效显着。田立新表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年内共设立了432个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点,比上年增加134个。截至目前,1500个计划调查点中已有1073个通过了结项验收,工程完成率超过2/3,达72%。
全国外语本科专业己覆盖83个语种
关于外语人才培养方面,田立新表示,全国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的外语本科专业覆盖83个外语语种,比上年增加11个。“国家外语人才动态数据库”已收录全国121所高校27000多名高端外语人才信息,以及近900所高校2010年以来的外语专业师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