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明年春节能放烟花爆竹了?

时间:2023-12-28 22:1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下午察:明年春节能放烟花爆竹了?

中国明年春节的话题特别多,继除夕放不放假后,该不该取消烟花爆竹禁燃令成为又一个讨论焦点。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星期二(12月26日)向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2023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时披露,有公民和企业提议审查一些地方全面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法工委经审查认为,《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授权县级以上政府划定限制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段和区域,但没有全面禁止销售、燃放符合质量标准的烟花爆竹,全面禁令与条例中的规定不一致。

关于全面禁售、禁燃的问题,法工委认为,认识上有分歧,实践中也较难执行,应按照上位法规定的精神修改。

官媒和民间的集体呼吁

法工委表态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顶端新闻星期三(27日)发文,呼吁各地以此为契机,尽快终结全面禁放花炮的规定。

文章写道,近10年来全国重污染天数下降93%,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6.5%,短短几天春节不会对全年环保成绩带来多大伤害。此外,划定可燃放的时段和区域,做好安全措施,已是各地的成熟经验。如果地方政府再以污染和安全作为禁放借口,“就是懒政、一刀切”。

《新京报》也发文称,烟花爆竹能不能放、能何时放、能在哪放,理应是个“既要又要”的命题,能否拿捏好善治分寸,考验着各地的治理水平。从“放”到“禁”之间还有“限”,并非只能在两极间跳转。

中国互联网上随后也掀起关于烟花爆竹要“禁”还是“放”的讨论。“全面禁燃烟花爆竹不合法”、“全面禁放烟花爆竹是时候终结了”、“烟花爆竹禁燃令该全面解绑吗”等话题,近三天接连登上微博热搜榜。

从网络上的讨论声量来看,大多数民众支持松绑禁令,认为春节放花炮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应继续保留并传承下去,“只有噼里啪啦烟火砰砰的年才有年味儿啊”。

但也有网民写道,在享受瞬间璀璨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空气污染和噪音扰民的问题,也不能忘记每年因燃放烟花爆竹导致的事故悲剧”。

利好消息也带动民爆、烟花概念股星期四(28日)开盘集体冲高,华尔泰、ST熊猫涨停,迪尔化工涨超10%,凯龙股份、保利联合、高争民爆、国泰集团等跟涨。

花炮燃放规定的演变

空气污染与安全问题,一直是中国各地对花炮燃放祭出禁令的主要依据,也是牵制花炮燃放规定能否松绑的主要因素。

安全隐患与空气污染一直都是牵制花炮燃放规定的两个因素。图为江苏淮安官方组织的烟花大会。(互联网)

以北京为例,2012年至2017年春节期间,北京的PM2.5平均浓度均超出全年日均浓度,重污染天数约两天至四天。

2009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曾因违法燃放烟花,造成新大楼北配楼工地发生火灾,火焰高六至九米,消防人员花了近六小时才把大火扑灭。湖南省岳阳市一家市场在2017年也发生过一起花炮爆炸事故,造成六人死亡。

2009年2月9日,中国央视大楼北配楼工地因违法燃放烟花发生火灾。图为民众在起火建筑物旁看着被火势淹没的大楼。(互联网)

今年1月1日至4日,湖北汉江、陕西西安、江西景德镇、江苏常州都发生不同规模的火灾,原因都指向违规燃放花炮。

中国禁放花炮的规定最早可追溯至1990年代。北京在1986年决定对花炮燃放采取“逐步限制、趋于禁止”的政策,以解决燃放花炮带来的安全隐患,广州等其他城市随后也逐步跟进。

2000年代后,各地限制燃放花炮的措施不断往禁止燃放推进。严重的空气污染、燃后街道保洁等问题,促使全国各地从2013年起对燃放花炮采取更严格的禁令。

据中国公安部2017年公布的数据,全国禁放花炮的县市共444个,对燃放时间和区域进行限制的县市多达764个,几乎整个中国都是烟花爆竹的禁区。

直到2023年,各地的燃放禁令逐步松绑,广东、山东、辽宁等地将“禁止”改为“限制”,允许在特定时段和区域内燃放烟花,珠海则直接废止花炮安全管理规定,失去了10年的花炮产业迎来一波曙光。

不过,北京、成都、深圳等城市至今仍维持全面禁令。

北京至今仍在全市实施花炮禁燃令。图为北京街头的禁燃标语。(互联网)

花炮经济

中国今年初解除持续了三年多的疫情管制令,逐步走出冠病阴影,但遗留下来的经济复苏疲弱、消费信心低迷等问题仍困扰中国。有舆论认为,官方选在这个时候向花炮产业释出利好信号,背后可能离不开经济考量。

烟花爆竹制造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涉及面极广,上游包括造纸、印刷、金属矿业开采等,下游又对接物流企业、批发零售店等终端销售渠道,对劳动力的极大需求能带来大量就业岗位。

以“世界花炮之都”湖南浏阳为例,当地近149万人中,有30万从事花炮相关工作,相当于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吃“花炮饭”的,核心产区如浏阳大瑶镇,十户就有八九户从事花炮工作。

据浏阳市鞭炮烟花产业发展中心数据,2021年浏阳花炮产业集群实现总产值261.5亿元(人民币,下同,约48亿新元),占全市总产值的16.2%,隔年同比增长15.3%至301.5亿元。

除了制造销售,花炮的可观赏性也能带动地方的文旅消费,如长沙橘子洲头每年都会举办烟花秀,如今已成为知名的旅游打卡点。从2011年至2016年,音乐烟花表演累计吸引5000万人次观看,给当地带来不少旅游收入。

对于因楼市低迷而陷入财政窘境的地方政府而言,支持花炮产业虽不能扭转困境,但至少能在春节期间激起短暂的消费热潮。

过度执法?

对普通民众而言,他们可能更关心花炮禁放令下种种一刀切、过度执法的现象。

2018年大年初一,湖南双峰县悬赏1万元追缉违反禁令在市区燃放鞭炮的一对男女。双峰县当时发出的公告,将燃放烟花鞭炮形容为“公害”,更称违反禁令的男女为“不法分子”,引来舆论挞伐。

湖南双峰县执法单位2018年发公告,悬赏1万元人民币追缉违反禁令在市区燃放鞭炮的一对男女,但公告的用词引来批评。(互联网)

不少网民讽刺,“原来放个鞭炮都是不法份子”、“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一放鞭炮尽然成了通缉犯”。

迫于舆论压力,双峰县警方最终回应称,相关公告“没有经过审核批准、多处用语不妥”,造成不良影响,将其撤销,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

今年1月,河南周口还传出有人违规燃放烟花而与警察爆发冲突。事缘当地民众在庆祝跨年活动时打破禁令,燃放烟花爆竹,促使警察出动执法。

网传视频显示,当时有多名民众围着一辆警车,要求警察释放被捕者,民众还和警察发生肢体推搡。一些年轻人打砸警车,警车的前挡风玻璃被打碎,最终被掀翻。

过去三年多的冠病疫情期间,过度执法、一刀切等问题层出不穷。中国民众对禁燃令的讨伐,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人们对官方在一些问题上过度执法、强势执法的不满。正如一名网民写道,执法应维持在法律的轨道内,而非逾越法律规定各行其是。

在华人的习俗中,过年放烟花爆竹是为了驱鬼、辟邪。这些年来,中国各地,尤其是大城市里的年味越来越淡,中国舆论和民间再度呼吁解除花炮禁放令,也是希望这项传统民俗能够回归,让过年变得更有味道。

这场围绕烟花爆竹该不该解禁的讨论中,官方或许希望它能提振消费,驱逐经济低迷的侮气;普通老百姓的想法可能更简单,他们希望在爆竹声中,驱散过去一年的艰辛,迸发出在充满未知的新一年里重新出发的勇气。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