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众消费趋保守 超额储蓄上月创新高 官媒:刺激消费成经济工

时间:2023-02-17 07:2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中国央行数据显示,1月份的存款增加6.8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1.34万亿新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当期增长占绝大部分,达到6.2万亿元,显示居民更倾向存钱。

中国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居民存款增幅创历史同期新高,“超额储蓄”问题引发疫后消费疲软的讨论。中国官媒称,居民从超额储蓄向消费转化,已成为当下中国经济工作重中之重。

受访中国民众表示,疫情虽已过去,但心理上的后遗症仍在,对未来感到“不可控”使消费更保守。受访经济学家则研判,消费信心的恢复需要一段时间,但“超额储蓄”可为后期消费发力提供足够“弹药”。

中国央行数据显示,1月份的存款增加6.8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1.34万亿新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当期增长占绝大部分,达到6.2万亿元,显示居民更倾向存钱。

同时,1月贷款增加4.9万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仅增加2572亿元,增幅同比少了5858亿元,显示居民整体信贷需求仍待修复。

重庆居民:把钱存银行比较靠谱

重庆居民乔星(自由职业者,38岁)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街上的车水马龙虽已恢复,但仍能感受到很多人还不敢放开手脚,相比目前可选择的投资方式和收益,把钱直接放银行反而是比较靠谱的选择。

乔星以自己为例说,她的先生原本建议她近期投资奶茶店或餐饮业,但被她拒绝。她说,三年疫情终于结束,但心理创伤仍需一段时间恢复,“总觉得有些东西是不可控的,不知道以后又会突然发生什么,先稳定一段时间再说吧”。

冠病疫情导致中国消费疲弱,旅游业更是受到重创。文旅业资深从业者、景区运营公司负责人彭松(41岁)认为,未来一至三年会是中国文旅行业的反弹机会,但他暂时不会考虑重资产投资。

他说:“这几年国内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不太好判断,万一再来个类似防疫的政策,或像教培行业那样的打击,对民营企业可能是致命的。”

彭松认为,“超额储蓄”显示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值降低,而对医疗、养老、失业的不确定性担忧升高,“如果没有后顾之忧,谁不愿意有更多更好的消费?”   

《证券时报》文章指出,居民存款增加有利有弊。对个人而言,可抵御未来不确定的风险,但也反映出未来预期转弱、消费需求不足、投资意愿下降等问题。

专家:“超额储蓄”主因是消费信心不足  

新加坡华侨银行大中华地区研究主管谢栋铭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超额储蓄”主要是因为消费信心不足,这和中国去年的整体经济环境有关,尤其是房地产行业受到较大冲击,“这是中国普通百姓开支里最大的一个项目”。

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商学院副教授傅方剑认为,现在的消费情况和疫情时期还是不一样,但要体现在数据上,还需要多一点时间,大概一季度后再来看,存款可能就下降了。

《证券时报》的文章还建议,下一步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系列有效政策组合拳,稳定居民预期和信心,进一步提振居民消费和投资。

谢栋铭和傅方剑均认为,“超额储蓄”是消费信心的问题,但不是消费能力的问题,是“有子弹但没打出去”。“超额储蓄”可能在消费信心得到恢复的时候转为有利因素,因为这些额外的钱会成为支持消费的“弹药”。

对于消费信心的恢复以及中国今年经济的总体走向,两名经济分析师均持乐观态度。谢栋铭说,疫情这个障碍已经清除,加上去年年底以来中国高层一直强调经济发展,“政治意愿也很明确”。

傅方剑也指出,多个国际机构对中国的经济预期非常正面,相信随着防疫措施松绑,消费会有明显回升,“等到五一小长假时,报复性消费的场景必然会出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月31日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2%,比此前预测值高0.8个百分点。

多个国际机构和投资银行上个月以来也纷纷上调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预期,国际评级机构惠誉上调预测至5%,国际投资机构野村证券上调至5.3%,高盛集团上调至5.5%,摩根士丹利上调至5.7%。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