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中国为何掀起物资抢购潮?

时间:2021-11-05 20:3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下午察:中国为何掀起物资抢购潮?

一扫而空的货架、满满当当的购物车、攘来熙往的超市……中国部分地区本周涌现物资抢购潮,官方接连几日频密发声安抚民众。

为何突现抢购潮?中国网上的相关讨论不绝于耳,诸多议论与猜测像各式商品陈列于社交媒体平台——为台海战事囤积?应对突发防疫措施?入冬后电力短缺?

任何社会现象往往都没有单一的导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而成。这可以是局势上的、也可能是人们心理方面的。回溯事件的来龙去脉,有助我们看清背后复杂的本质。

官方多次发声 抢购多次发生

中国商务部周一(1日)公布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相关内容,其中提到:“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

商务部当时并未解释何为“突发情况”,这句话因此在中国舆论场引燃各种猜测议论,或可被视为物资抢购潮的导火线。

网上的揣测五花八门,还有自媒体围绕“突发情况”大做文章,声称商务部的通知“隐藏着不同寻常的内容”。

据中国自媒体“强老师儿”头条号的信息,从2日起,很多地区超市、菜场的食品区都挤满了人。

不少民众从2日起涌入超市与菜市场抢购物资。(互联网)

中国官方也从当天起相继发声。官媒《经济日报》发文指,商务部通知中的这句话主要是针对疫情防控,“网民的密切关注可以理解,但如果因此过度‘脑补’,累积焦虑,就完全没有必要”。

央视当天在《新闻联播》引述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朱小良的话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地生活物资货源充足,供应完全有保障。

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在3日的新闻通气会上说,粮食市场供应完全有保障。中国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4日也说,国家粮食产量丰库存足。

中国农业农村部宣布,今年中国粮食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资料图为福州郊区农民收割稻谷。(中新社)

但这似乎没有遏制一些地方出现的抢购潮。据极目新闻报道,江苏常州市一些大型超市3日出现抢购生活物资的情况。当地工作人员说,一大早超市就挤满了市民,“乌央乌央”的,几百个推车都不够用,有的超市排队结账甚至要等两个小时,“有人一口气购买了600斤大米”。

报道称,重庆、河南郑州、江苏常州和启东、安徽蚌埠等多地都出现抢购潮。首都北京也不例外,据中新经纬报道,北京多个超市的米面区出现购买高峰,顾客大批量抢购粮油产品,有的超市蔬菜也被抢购。

为台海战事做准备?

人们抢购的一大原因是“突发状况”引发的猜测,在官方澄清之前,诸多猜测中呼声较高的是应对台海战争可能带来的物资短缺。

网民会有这样的猜测并非没有缘由。两岸关系近期确实较为紧张。台湾国防部长邱国正上个月说,目前的局势是他从军40年来最严峻的时候,美国总统拜登、台湾蔡英文近日的涉台言论也使两岸关系升温。

中国有一些民众在过去一周抢购大量大米。(互联网)

北京也一贯措辞严厉地抨击涉及台独的言论,中国大陆国台办朱凤莲今天(5日)还说,将依法对“台独顽固分子”追究终身有效的刑事责任。

但让一些民众误以为真要开战的,许是一则在网上流传的简讯截图,内容是人民武装部给预备役退伍军人发的召回短信,上面写道:“台湾问题严峻,望各位能做好随时召回的准备。”

不过,军媒《解放军报》官方微博账号“钧正平工作室”当天已辟谣。事实上,两岸近期发生热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便真有这种可能,官方也不会如此公告天下,又叫民众储备必需品,又发简讯通知退伍军人准备召回备战云云。那些因担心台海战事而抢购的民众,或许正如官方所言:想象力太丰富。

微博账号“钧正平工作室”辟谣召回退伍军人的虚假信息。(钧正平工作室微博)

疫情防控为一大原因

但相比之下,因疫情而抢购物资,则可能是个切实的原因。中国官方也已说明,鼓励家庭储备一些必需品,就是为了应对疫情相关的突发状况。

中国所坚持的“清零”防疫政策正遇到严峻挑战,据中国国家卫建委的数据,11月2日、3日的确诊病例都超过100起,昨天有78例确诊,虽有所减少,但依然距清零甚远。

严防死守的抗疫措施给民众带来的生活不便可想而知,滞留他乡的游客、就地隔离检疫的高铁乘客、封闭管理的小区、一人感染数万人检测的上海迪士尼……

这些新闻深入民心,且不论措施的合理性,大众为预防因防疫而被禁闭在家,提前储备一些生活必需品,绝对合情合理,这也是官方的建议。

不过,除了疫情,众人蜂拥抢购或许还有别的原因。

江西省铅山县加紧全民核酸检测,居民今天排队等候核酸检测。铅山县已启动全县第五轮核酸检测。(新华社)

物价上涨与心理因素

另一原因,可能与菜价上涨有关。据人民网11月2日报道,中国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就说,此次《通知》是“基于今年秋冬季节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蔬菜价格波动上涨”而提前做出工作部署。

根据中国农业农村部统计,286家批发市场的19种蔬菜平均价格,10月15日至10月22日一周,比前一周上升11.6%,同比上升27.4%。个别省份涨幅更剧烈,陕西省蔬菜市场价格监测显示,10月26日23种蔬菜市场比去年同期上涨41.26%。

菜价猛涨,农业农村部昨天(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给出的原因是:灾害性天气导致上市量有所减少、农资价格上涨增加了生产成本、运输流通成本明显增加、一些北方设施蔬菜主产省份电力供应不足等。

在普通老百姓眼里,不断上涨的菜价必然引发危机感,加上距离农历新年也不远了,在价格继续上涨前抢购一些,或许是不少人的想法。

10月13日,海口市民在城东农贸市场买菜。中国菜价当月有明显的上涨。(新华社)

除了客观原因外,抢购的心理因素也不可忽视。微博网民“红树西岸”就道出观察:“抢购的基本都是年纪大的人,没有年轻人。上了年纪的人,都经历过物资短缺的年代,都经历过没吃饱过饭的年代,他们穷怕了,这个心理会伴随他们的一生,而我们这代年轻人,没有这种历史经历。所以他们那个年代的人,都有囤货的习惯。”

前天去世的中国著名哲学家李泽厚早在1970年代初就提出“吃饭哲学”,认为吃饭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前提;对于经历过苦难的老一辈,即便没读过李泽厚,经验也会告诉他们,最先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

另一方面,心理学专家加尔格(Nitika Garg)9月向英国广播公司(BBC)分析疫情导致世界各地的抢购潮时,则介绍了“错失恐惧症”(Fear of missing out Syndrome)。

加尔格认为,从个人层面,多数人一旦“感觉”某些重要资源可能会短缺,就会产生身不由己的抢购欲,只有囤积到一定程度才能找回安全感;从社会层面看,某些抢购行为又会在亲友圈产生扩大化效应,导致即使最初没有“危机感”的人也被感染,并最终被卷入“抢购潮”。

加尔格指,特别是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普及的今日世界,人们随时可从自己的社交圈子获得讯息,这也意味着,可能引发恐慌的讯息得以迅速扩散。

赞一下
(33)
80.5%
赞一下
(8)
19.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