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旭:中国经济崩溃论再现

时间:2021-10-28 07:3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早点

京腔新韵

中国的最新经济数据出炉后,“中国经济崩溃论”再度浮上台面。

美国“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网站本月24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形容,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灾难的边缘摇摇欲坠”;一旦中国垮了,全世界都会被拖下水。

《纽约时报》专栏作者、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本周也在一篇专栏中提到,对中国经济的警告不算新鲜事,可是包括他在内的担忧者一直都猜错。早在2013年,他就预测,中国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可能会撞上一堵“长城”,但这始终没有发生。

时隔八年,克鲁格曼认为,越是仔细观察中国维持经济增长的方式,就会发现越多问题。他写道:“基本上,中国制造了一个巨大的房地产泡沫,掩盖了更深层的失衡。很难想象这一切会有美好的结局。”

中国经济最近确实出现不少令人担忧的迹象。官方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中国经济同比仅增长4.9%,增速跌至一年来最低水平。虽然放到全世界的排行榜上,4.9%的增长率还是很亮眼,但中国经济增速“破5”,在疫情前是难以想象的。这也发出了强烈信号——在冠病疫情暴发一年半后,中国经济从疫情中反弹的势头正在消退。

在第三季数据出炉前,中国经济放缓已有迹可循。9月份,中国发生了多年来罕见的电力危机,东北地区无预警拉闸限电,对社会民生的影响成为当时的焦点。但在那之前,东南沿海的大量制造业工厂面临“电荒”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不少工厂因为各种限电措施,不得不停工停产。

另一个迹象是房地产市场急速降温。中国官方一直在设法抑制房地产投机,限制房地产企业过度借贷,之前下的“猛药”正显现成效,房地产投资、销售和新建住房都呈下滑趋势。

中国知名房地产企业恒大欠债近2万亿元(人民币,4218亿新元)的事,上个月闹得沸沸扬扬,全球投资者都提心吊胆,担心恒大危机可能蔓延、一场中国版的“雷曼危机”山雨欲来。虽然恒大债务危机在掌控中,但长期高度依赖房地产行业的中国经济,会不会因房地产降温而震荡,引发外界高度关注。

反复无常的疫情和官方坚决的“清零”政策,也在持续冲击经济。今年7月,南京疫情导致严格的局部封锁,旅游、餐饮等行业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学人》引述旅游网站Flight Master的数据显示,8月中国航空公司的运力不到全部运力的一半,9月也仅恢复至三分之二。

到10月,旅游业好不容易缓过劲,本月中旬再度暴发本土疫情,北京、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山东等省区市随后叫停跨省旅游。最近互联网上就流传这样的段子:“今年的旅游、会展、酒店行业就好像驴拉磨,驴好了,磨坏了;磨好了,驴病了;驴和磨都好了,缰绳断了;磨和缰绳都好了,驴疯了。”

在中国经济饱受质疑和国内迷茫情绪蔓延的时刻,官媒新华社在10月24日发表《十问中国经济》长文,通过采访“权威人士”,回应经济后劲、能源安全、房地产企业债务等人们关切的问题,向外界派发定心丸。

由“权威人士”回应社会重大关切的做法,是中共的传统。一些观察人士认为,文中引述的“权威人士”很可能是直接主管中国经济的高层,文章甚至可能代表了中共领导人的经济观点。这篇文章在这个时间点上出炉,显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动摇,已引起高层注意。

平心而论,从中国经济历来展现的韧性和目前的基本面看,形容它处于“灾难的边缘”有些危言耸听,但中国经济在疫后迅猛反弹的乐观光景确实已经结束。更值得留意的是,在短期经济增速放缓和长期经济结构调整之间,官方会如何做出选择?在调整结构上,决策会不会转向保守,结构调整会不会走回头路?

官方多年来都在设法调整经济失衡的问题,比如提出要刺激国内消费,引导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但疫情反复和“清零”压力下,内需持续疲弱,火爆的外来订单却令出口行业大放异彩。房地产行业进入寒冬,很可能动摇调控楼市、摆脱经济对房地产依赖的决心。能源短缺的压力,最近更已迫使官方重新转向传统能源,全力推动煤炭开采和生产。

每隔几年都会出现的“中国经济崩溃论”,或许可以一笑了之。不过对中国而言,最大风险恐怕不是增速“破5”,而是好不容易启动的经济转型和结构失衡调整,可能又会面临变数。

赞一下
(87)
82.1%
赞一下
(19)
17.9%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