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稿:重庆优化迎商推动双循环

时间:2021-10-17 07:2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中国特稿:入选六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之一 山城优化迎商推动双循环

麻辣天府

中国政府上月初正式宣布在六座城市部署营商环境创新试点,重庆再度成为唯一入选的内陆城市,也是今年与上海唯二同时获批三项支持地方扩大开放政策的城市。受访学者认为,这项政策旨在推动以国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战略,推动国内关键性的相关服务业和消费,同时借由试点释放力挺民企的信号。

中国商务部今年7月宣布,上海、北京、广州、天津,以及重庆这五座大城市入列中国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此,重庆经济学者邱冬阳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中央政府提出“双循环”经济战略以后,实际上没有太多后续跟进的举措,重庆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及对营商环境提出的一系列改革试点,都是双循环战略的可能抓手。

邱冬阳指出,中国政府今年相继出台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这三项政策支持地方扩大开放,旨在呼应双循环,并使该战略变得具体化。

他说,面对冠病疫情下疲软的经济走势,中国采取与应对2008年衰退期相似的解决之道,以“三驾马车”中的消费扭转颓势。他说,中国当年是向国内市场注入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8398亿新元)促进投资,让家电汽车大举下乡,挖掘消费潜力;此次则是大张旗鼓推动新基建,投资的同时也结合产业转型升级,目标仍是促进消费。

邱冬阳任职重庆理工大学MBA中心主任。他分析,颁布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政策不仅着眼于消费端,其实还意在推动生产端的升级换汰,让作为西部工业制造重镇的重庆乃至成渝地区,未来能生产出更多中国特色和品牌商品,成为内循环突破口。于是,提升营商环境也就变得势在必行,以更好服务生产企业。

中国总理李克强上月8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宣布在六座城市部署营商环境创新试点,重庆再度成为唯一入选的西部内陆城市,其余五城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广州及深圳。全中国的城市中,只有重庆和上海是同时获批前述三项中央政策。

学者:中央支持民企做大做强

此次获选的六城,被形容是市场主体数量较多的城市,各自拥有的市场主体数量介于136万户至359万户之间,在保持中国国内市场活跃度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六城也均属“GDP万亿元城市俱乐部”成员,其中三个是直辖市,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四个中国经济增长极。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蒲勇健受访时告诉《联合早报》记者,双循环以国内循环为主,其关键在启动国内相关服务业和消费,“(中央)这一系列的举措实际上就是配合双循环、内循环。”

蒲勇健说,重庆目前的定位是内循环的经济中心,势必将大量国内商业资本引向西部,营商环境对于很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格外重要,也是重庆建立内陆经济中心的基础条件之一。

蒲勇健解读,中央此次借由试点释放力挺民企的信号。他说,民企近年的国内环境总体并未向好,即便中国政府没有改变支持民企做大做强的大政方针。“这几年声音有点乱,好像民营企业不太重要,有这种感觉。(这次的试点)主要是一个表态,就是拨乱反正……官方的态度仍然是支持民营企业的,实际上让民营企业大胆地做下去。”

中新互联互通(重庆)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泗棕受访时则说,重庆目前肩负西部开放重任,须以更灵活的软环境及服务业适应新变化。他并看好新试点落地有助于提升重庆整体应变能力,“能够迅速应对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新趋势”。

颁布120多项政策 不断改善重庆营商环境

重庆2018年以来不断出台改革举措,力求优化营商环境;据中国媒体统计,当局通过颁布120多项政策,为企业减负1000亿元以上。该直辖市前年底也构建全中国首个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司法评估指数体系,同时成立西部首个破产法庭,为企业提供法律保障。

官方今年7月初施行的《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被形容打通了法律和行政法规实施的“最后一公里”;同月26日也在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印发《关于持续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重庆营商环境整体水平进入国际一流行列的新目标。

中共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在这次大会上,肯定重庆近年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并指此举有助于促进政治生态持续改善、推动成渝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陈敏尔强调,要持续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给市场主体稳定的预期,让企业家和投资者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同时加强重庆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

他并要求重庆落实国家战略,用好各类政策;打造数字政府,提升配套功能;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做到清清白白、干干净净、规规矩矩。

同场的重庆市长唐良智会上也要求优化市场、法治、开放、政务、政商等五方面环境,畅通市场准入,规范市场秩序,改善要素供给,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要高标准推进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开放功能,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重庆城市氛围包容 生产要素供给较具竞争力

对于重庆营商环境的优势,邱冬阳说,整座城市氛围非常包容,“这是重庆营商环境最好的一点,也是最值得称道的一点……让任何人来了没有外地人的感觉,也包含企业。这是很大的营商软实力。”

重庆在生产要素供给上也较具竞争力。邱冬阳指出,重庆工业制造业相对完善,有一定的产业功能集群,以及训练有素的劳动力,在提供公共基础服务上也为企业带来较大便利。

中国全国近期大范围拉闸限电之际,重庆是少数供电不受影响的西部省市。邱冬阳说,重庆在水电气保供上做得比较好,受到市政府乃至各区县的高度重视,“既便利可靠,同时价格还比较低”。

经营重庆热门旅游景点贰厂文创园的民营企业家周迓昕受访时说,官方近期通过数个管道大力收集企业意见,释放改善营商环境及扶持民企的强烈信号。但他也说,具体政策的出台可能尚须等待。“企业感受到具体的东西还不太多……从中央的意愿到地方的执行,再到市场的反馈,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能那么快。”

招商引资后续服务 与沿海地区等仍有显著差距

尽管近年已有改善,但部分受访重庆民营企业家及观察人士认为,当地营商环境仍有明显短板。在渝观察人士杨先生向记者反映,重庆较典型的营商环境问题,包括企业税负不公平、部分企业办事时未获公平对待等。杨先生指出,尽管政府部门办事效率近年已有好转,“(但)相互政策之间仍不协调,没有集成。”他说,部门对没有标准作业程序(SOP)的业务也更多采取观望。“对于新兴的、不确定性的新现象,统一协调政策还须要跟进,不能等案例都发生了才来归纳总结。”

另一名在重庆和广州两地经商的外企高管程先生受访时也说,地方政府可能为满足业绩指标,意外导致市面上出现很多重叠的服务,“缺乏整体规划,很多同质化竞争。”

至于对来渝企业给予补贴,杨先生说,这方面目前涉及三到六个部门,包括创新创业、科技、财政等,扶植力度看似很大,但对特别是一些落地后承担高风险的创新型、科技型初创企业,若未达到官方预期目标,最终也未必能领到这些补贴。

另一名在渝观察人士朴先生受访时则说,重庆营商环境更注重前期招商引资,但企业来渝后后续服务相对不足,与沿海地区及成都相比仍有显著差距。“过去很多年招进来的企业,过后又流到成都、南京。整个服务还是不够到位,还是让人不满意的。”

高层领导招商引资时所做承诺,在执行层面也不一定能获兑现。“上面的领导承诺得很好……但是落地的时候,下面就跟你拖延说有很多困难。这是主要的问题。”

破除区域分割 取消不合理限制等

为国企民企打造更公平竞争环境

此次营商环境创新试点重点之一,是进一步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推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取消对企业跨区域经营不合理限制;破除政府采购等领域对外地企业的隐性壁垒。

一名不愿具名的在渝分析人士受访时解读,上述要求有很强针对性,主要旨在推动国企与民企之间更公平的竞争。

他指出,重庆尚未走出长期高度依赖国企的经济驱动模式,当地很多民企因竞争不过国企,结果只能打着国企的牌子做事,“有比较多的政企勾结,影响到经济竞争力。”

城市更新成新合作空间

重庆民营企业主周迓昕指出,民企在重庆与国企竞争中目前仍处于弱势,双方在融资成本上有明显差距,民企的财务融资年利息比国企高出约四到五个百分点,“对民企参与竞争其实就是蛮大的一个差距。虽然在准入的行业大家都可以去公平竞争,但实际上成本就已经构成民营企业先天不足。”

不过周迓昕也指出,官方近月出台重庆中心城区城市更新政策,鼓励民企参与这个原先难以进入的领域,“土地、建设、法律法规当中的一些政策,较以前(对民企)都有明显政策优惠条件。”

城市更新目前正成为国企民企合作的新空间,以及重庆民企发展的新突破口。周迓昕说,旧城改造中大部分的优质资产长期都掌握在国企手中,在获得不流失资产保证的前提下,国企如今更愿意寻求借助民企大量的市场化手段推动城市更新,将资产交由民企运营。

他说:“如果国有企业愿意用这样的姿态跟民营企业来强强合作,互补的话,对民营企业将是非常好的一个机会。”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官方严厉调控之际,周迓昕预期,大批原本活跃于该领域的民企料将转战城市更新。

赞一下
(4)
33.3%
赞一下
(8)
66.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