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中国经济复苏步伐将进一步放缓

时间:2021-10-15 07:2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经济师:高通胀低增长令调控陷入两难 中国经济复苏步伐将进一步放缓

PPI和CPI之间10个百分点的巨大剪刀差,让中国经济呈现滞胀特征,即高通胀和低增长同时发生。受访经济师预计,分化格局将持续到明年,再加上行业监管收紧、楼市逆风增强,中国经济的复苏步伐将进一步放缓。

中国经济上下游物价出现历来最大“剪刀差”,令宏观经济调控陷入两难境地。受访经济师预计,上游供给通胀升温、下游需求疲弱的分化格局将持续到明年,再加上行业监管收紧、楼市逆风增强,中国经济的复苏步伐将进一步放缓。

中国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大涨10.7%,创下1996年公布该数据以来的历史新高。中国PPI同比涨幅上次突破10%是在2008年8月,当时涨幅为10.1%。

40个受调查工业行业大类中,36个都出现价格上涨。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涨74.9%,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43.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40.5%。大宗商品价格高企,以及限电限产措施推高能源领域工业品价格,都带动PPI涨势。

另一方面,上月猪肉价格同比大跌46.9%,带动食品价格下降5.2%,拖累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降至0.7%,凸显整体需求疲弱。

PPI和CPI之间10个百分点的巨大剪刀差,让中国经济呈现滞胀(stagflation)特征,即高通胀和低增长同时发生。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矛盾现象,为宏观政策调控出了道难题。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向《联合早报》分析,政府可以通过加息等紧缩政策应对通胀,或是通过减息降准等宽松政策缓解经济下行压力造成的通缩。但一方面通胀、一方面通缩的情况,让决策部门难以放开手脚施策,否则可能加剧失衡。

由于猪肉短期内仍会供大于求,大宗商品价格又受外部因素左右,分析师普遍预计PPI和CPI的分化格局将持续到明年。中国央行会否在今年7月后再次降准,或是以其他政策应对滞胀,成为下一阶段市场关注的焦点。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前天通过视讯参加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时指出,中国通胀总体温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王军以此研判,央行不会采取激烈手段抑制通胀或通缩,而会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等结构性调节,为实体经济提供流动性。

谢栋铭:经济局势“外热内冷”

华侨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谢栋铭则认为,中国今年的CPI不太可能重回2%以上,对政策制约效果有限,这意味着央行还有空间通过降准,支持受通胀打击最大的中小企业。

滞胀局面反映出中国经济面对的复杂逆风,谢栋铭以“外热内冷”形容当前经济局势。他说,中国9月出口延续强劲增长势头,但国内经济正在逐渐遇冷。这包括对教育等领域加强监管,导致行业发展放缓和居民消费萎缩,楼市债务风险上升导致发展商减少投资,以及限电停产措施影响工业产出等。“尽管不太可能出现系统性风险,但经济下行压力在持续加大。”

中国第三季经济增长数据下周出炉。王军预计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从第二季的7.9%进一步放缓,可能低于5%;第四季若没有强力对冲政策出台,可能跌破4%。

他说:“受疫情和房地产调控等政策影响,今年消费复苏进度远低于预期,投资也动力不足。年初时市场普遍预计全年经济至少能取得8%增长。现在看来,8%不是经济增长的下限,而是上限。”

赞一下
(58)
76.3%
赞一下
(18)
23.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