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立陶宛为何与北京交恶?

时间:2021-08-13 00:0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下午察:立陶宛为何与北京交恶?

与台湾你来我往热络互动之际,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同中国大陆彻底闹翻了。

本月10日,中国大陆外交部发表发言人谈话,指立陶宛允许台湾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决定召回驻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陶宛政府召回驻华大使。

中立关系跌入低谷,多名中欧关系学者在接受《环球时报》访问时指出,不排除两国走向断交的局面。

不过,面对北京召回大使的宣布,立陶宛丝毫没有要改弦更张的意思。

立陶宛外交部在北京作出宣布后发表声明,重申与台湾发展关系的决心。声明称,“对中国的这项举措感到遗憾”,同时重申“立陶宛决意在一个中国政策下,像许多欧盟和世界各地的国家一样,追求与台湾的互惠关系”。

立陶宛总统、外交部长等这几天也纷纷表达坚定的立场。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Gitanas Nauseda)10日对波罗的海通讯社说:“中立关系应该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否则对话会变成单方面下最后通牒,这在国际关系中无法被接受。”

他称,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立陶宛可在不违反国际义务的前提下,自行决定与哪些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及文化领域发展关系。

立陶宛外交部长兰斯伯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则告诉媒体,立陶宛正在思考下一步行动。

他说:“我们显然已收到信息,但我们也表达了我们自己的信息,即立陶宛会维持自身的政策,因为这不仅是立陶宛采取的政策,也是很多欧洲国家的政策。”

立陶宛外交部长兰斯伯吉斯称,立陶宛会维持自身政策,因为这不仅是立陶宛采取的政策,也是很多欧洲国家的政策。 (路透社)

不仅如此,立陶宛还在中国大陆与第三方国家的争端中明确站队,看起来是铁了心要与北京对着干。

辽宁省高级法院10日宣布维持对加拿大人谢伦伯格走私毒品案的死刑判决后,立陶宛外交部推特写道:“立陶宛今天与加拿大站在同一阵线,谴责中国维持对谢伦伯格判处死刑的决定。”

中立关系暂时没有转圜余地

中立关系恶化目前看起来,没有任何转圜余地,两国大使都已做好准备打道回府。

中国大陆驻立陶宛大使申知非昨天在推特发出告别帖说:“再见了!立陶宛。”

立陶宛驻华大使米克维西恩(Diana Mickeviciene)昨天也通过电邮告诉媒体,她已收到离境通知。

据法新社报道,米克维西恩才抵达北京正在隔离,随即被告知必须尽快返回维尔纽斯(Vilnius)。她补充说,她必须接受21天强制隔离检疫,“但隔离一结束,我可以行动的时候,就会离开”。

立陶宛警惕北京扩大影响力

地处波罗的海的立陶宛,与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合称为“波罗的海三小国”,它曾是前苏联成员之一,1990年宣布独立。

立陶宛在1991年与中国大陆建交,并在建交文件上承诺不与台湾建立或鼓励发展任何官方关系。虽然立陶宛在意识形态上更靠近美国等西方国家,但中立建交30多年,双边关系并没有经历过太大风浪。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扩大,包括立陶宛在内的波罗的海国家,对中国大陆的戒心增大。

作为北约成员的立陶宛,在2019年2月曾发表一份报告,首次把中国大陆列为安全威胁。该国国防部长卡罗博里斯提出,俄罗斯是最主要的威胁,但从长远来看,应该考虑来自中国大陆的威胁,因为北京的野心、经济实力,以及对关键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都在扩充。

中国大陆在波罗的海国家推动“一带一路”项目,也让立陶宛产生警惕。立陶宛总统瑙塞达曾指出,中国大陆有意投资和改造当地至关重要的克莱佩达港,这可能威胁立陶宛的国家安全。

中立交恶有迹可循

立陶宛副外长阿多梅纳斯(Mantas Adomenas)近日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立陶宛对北京的态度转变,并非一时冲动或短时间内造成。

原来,2019年香港反修例示威期间,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发生的一起事件,是导致立陶宛疏远北京的催化剂。当年8月,有民众在维尔纽斯集会,声援香港抗争者,亲北京民众前去闹场,对此立陶宛政府认为,这是由中国大陆驻立陶宛大使馆发动,因此对北京有了警惕。

几个月后,立陶宛圣地十字架山(Hill of Crosses)写有声援香港示威活动字句的十字架,疑似被亲北京人士破坏,在当地引发不满。阿多梅纳斯称,这更让立陶宛社会反思北京的影响力。

他解释,立陶宛政府深知,北京可能利用经济实力在政治上施压,而这样的做法更让立陶宛决定减少对中国大陆的依赖,并开展多元化的贸易布局。

立陶宛圣地十字架山上,2019年曾出现香港局势相关的题字。(档案照片)

虽然是前苏联成员国,但独立之后,亲西方一直是立陶宛国内政治的主流。阿多梅纳斯说,立陶宛是一个小国家,必须靠法律和民主才能继续存在,因此得反抗北京对民主和法律的伤害。

去年10月立陶宛举行大选,新一任政府上台后改变外交方向,强调“以价值观为基础的外交政策”,宣示“将积极反对人权和民主自由所遭受的一切侵犯”,“捍卫世界各地为自由而奋斗的人,从白俄罗斯到台湾”。

此后,立陶宛开始积极推动对台关系,对中国大陆的立场则趋向强硬。

今年5月,立陶宛议会通过一项涉疆动议,指中国大陆在新疆实施“种族灭绝”,敦促联合国展开调查,并要求欧盟委员会重新检讨与北京的关系。由此,立陶宛加入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在新疆问题上以同等形式谴责中国。

随后,立陶宛还宣布退出中国大陆与中东欧国家的“17+1”合作机制,理由是这个包含部分欧盟成员国的机制“制造分化”。立陶宛还敦促其他欧盟成员国离开这个合作机制。

立陶宛与台湾互动频密

与中国大陆渐行渐远之际,立陶宛与台湾的互动越来越频密。

2020年冠病大流行后,台湾曾向立陶宛捐赠10万个医用口罩;今年6月,在台湾“疫苗荒”引发民怨沸腾之际,立陶宛投桃报李、雪中送炭,向台湾捐赠2万剂阿斯利康疫苗。

台湾蔡英文7月31日在面薄发帖,感谢立陶宛赠台湾疫苗。(蔡英文面簿)

双方的互动很快从抗疫扩展到政治和外交领域。上月5日,立陶宛宣布要在今年秋天到台湾设代表处后,台湾外交部在两个多星期后宣布,在维尔纽斯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

这是首个在中国大陆邦交国使用“台湾”二字的代表处,也成为中国大陆与立陶宛外交危机升级的直接导火索。

立陶宛成中美对抗新战场

台湾民进党主席蔡英文2016年主政台湾后,始终不接受被大陆视为两岸关系政治基础的“九二共识”,两岸关系跌入冰点。过去几年,中国大陆频频挖走台湾邦交国,不过因台湾问题,直接导致中国大陆与其他国家濒临“断交”,却十分罕见。

中立外交危机,表面原因是这两国之间嫌隙加剧,但本质上仍离不开中美战略对抗升级、中俄美三角关系的地缘政治大环境。

淡江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系荣誉教授陈一新在《中时电子报》发表的评论中分析,立陶宛的转变与国际大气候的变化有关。在过去半年左右,美国总统拜登在美日、美韩、七国集团(G7)、欧盟等重大峰会都高举“反中”大旗,成功建立“反中”连线,对立陶宛等民主国家起了相当大的鼓舞作用。

其次,立陶宛与中国大陆加强关系的利益有限。立陶宛与中国大陆并没有紧密的经贸联系;由于北京无意劝阻俄罗斯经常在波罗的海三小国边界附近举行军演、制造威胁,立陶宛也无法通过中国获得安全利益。相反,美国是立陶宛最重要的北约盟友,能在应对俄罗斯的威胁上发挥作用,立陶宛的外交因此更受美国影响。

“德国之声”评价立陶宛对华强硬政策的动机时指出,立陶宛希望其强硬的对华路线会引起华盛顿关注与认可。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10日在例行发布会上,谴责北京的报复动作,并称美国支持欧洲伙伴和盟友与台湾发展关系,抵制北京的“胁迫行为”。

虽然立陶宛只一个人口不到300万的弹丸小国,但在美国的影响下发生外交转向,对北京来说是一个值得警惕的危险信号。由此推论,北京之所以对立陶宛做出严厉回应,除了立陶宛冒犯中国大陆的核心利益,也是因为北京有必要以儆效尤。否则,倘若大陆的其他邦交国都跟进效仿,纷纷设立有“台湾”名字的代表处,试探大陆对建交条件的容忍度,大陆还默许,岂不等于间接认可“一中一台”?

少了一个立陶宛作为友邦,对北京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在中美角力的国际现实下,如何防止这场外交危机引发“骨牌效应”,才是北京需要开始头痛的问题。

赞一下
(81)
73%
赞一下
(30)
2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