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泄情绪成时尚消费 中国解压馆遍地开花

时间:2021-08-09 07:2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在密闭的尖叫室里放声大喊、和虚拟老板拍桌对决、尽情摔碎玻璃碗盘;中国年轻打工族和学生的高压情绪,催生出新的解压消费形态,集合各类宣泄活动的“解压馆”,近两年来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解压馆2019年起持续在中国多个城市遍地开花,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成都、汕头、长沙等地,全国至少有19家解压馆。除了在固定地点开设,去年起也出现“快闪解压馆”,有业者在不同城市“限定”设馆,推动新一波“解压馆”打卡热潮。

解压馆的原型是最早在2008年出现于日本的“愤怒屋”(Rage Room)。全球金融风暴下,情绪低迷、高压的社会氛围,催生出了“愤怒屋”这类休闲场所。“愤怒屋”曾在2010年代于欧洲和东南亚地区流行开来;但这个概念传入中国后,被赋予了新生命,成为了打工族和学生周末的休闲去处,除了让访客发泄愤怒情绪,也结合游戏和拍照打卡的元素。

解压馆是不少年轻人的打卡圣地,里头大多采用鲜艳的设计,图中的夜光灯枕头区,可以让访客打枕头大战,也是热门的拍照地点。(黄小芳摄)
解压馆最大的特点,是其聚集了许多体力宣泄的活动,不少解压馆都设有专门的拳击站,让访客彻底发泄情绪。(黄小芳摄)

融合职场和校园场景 对游戏更有共鸣

“愤怒屋”一般是在灰白色的空房里,让访客通过摔碗盘、砸酒瓶、喷漆等破坏的行为释放压力。但中国的“解压馆”装潢色彩缤纷,除了摔盘子、拳击等发泄体力的游戏外,大多设有夜光灯、金浴缸等,专为拍照打卡而设的“解压站”;游戏也融合职场和校园场景,让中国年轻人更有共鸣。

35岁的上班族小林(化名)趁着周末约了朋友到北京一家解压馆玩,他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已经在馆里待上近两个小时,汗水已湿透全身。和馆里大多的访客一样,他是因为解压馆在网上炒得火热,所以决定来一探究竟。

位于海口的潮玩解压馆,是最新加入解压馆战场的业者之一;该馆采用快闪经营模式,去年12月在海口开业,下来计划在中国各大城市巡回。

经营潮玩解压馆的海南海铭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公关与活动策划公司,因疫情期间大型活动的减少,而决定开拓解压馆市场。

该馆主理人、公司资深创意总监黄赫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透露,解压馆去年12月开业至今,吸引了1万多名访客,其中多是年轻白领和学生;解压馆的线上直播活动也得到不错的反响,观看量达1000多万。潮玩解压馆已迎来不少合作邀约,及商场和投资者有关加盟的询问。

不少访客都是带着尝鲜的心情到解压馆消费,因此如何确保该产业的可持续性,是业者面对的一大挑战。黄赫强调,解压馆必须不断引入时下流行的元素和升级设施,而全国性的巡回,也是解压馆保持新鲜度的一种方式。

和国外的“发泄屋”不同,解压馆融入包括射箭在内的多种游戏元素,希望打造成年人的游乐园。(黄小芳摄)

报告:收入水平虽提升但不是越有钱就越快乐

她认为,若社会持续面对高压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类解压场所必然会继续有其需求和吸引力。“就像有些人喜欢跳广场舞解压,到解压馆去放松,也可以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

今年3月发布的2019年至2020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18岁至34岁的青年焦虑与忧郁水平都比其他年龄层高。此外,尽管月收入2000元以下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其他较高收入群体,但月收入水平中等与较高人群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意味着,即便人们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但不是越有钱就越快乐。

在高压年轻消费群体的带动下,包括宠物消费,以及插花、冥想等慢活课程在内的“疗愈经济”过去几年来持续火热。解压馆热潮和以往的“疗愈经济”不同之处,在于年轻人不仅满足于静态的舒压,也希望通过宣泄性的活动淋漓尽致地发泄情绪。

重庆市协和心理顾问事务所所长谭刚强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解压馆的流行显示年轻人的压力来到了一个规模性的爆发点。城市的年轻人在居家单位里感受到环境的封闭,在职场感受到职场的规范,在日常生活中即便要宣泄情绪也没有环境和条件。因此一些年轻人渴望这种无所畏忌的宣泄方式,也愿意为此买单。

他指出,这类解压消费心理,体现出部分年轻人不喜欢按照说教主义和理性的方式减压;解压馆里以物品作为直接宣泄和攻击的对象,更容易让他们找到快感。

但谭刚强强调,解压馆的流行只为一部分的年轻人提供抒发情绪的渠道,更多人是把压力压抑在心里,这种压抑的情绪更难以察觉。一个比较明显的体现,是近年来出现公共事件时,网上更容易暴发公共舆论,舆论本身也是年轻网民宣泄压力的表现。

他提醒,年轻人情绪的暴发是必须关注的现象;若没有适当的牵引,这种情绪有可能通过异化或变态的方式表现出来,导致社会分流。

(记者是《联合早报》北京特派员)

赞一下
(10)
71.4%
赞一下
(4)
28.6%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