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亿人民币地方债去向未知 或用于置换隐性债务

时间:2021-05-26 20:3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有分析指出,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为中国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灰犀牛”风险,提供了难得的窗口期。虽然中国并未再次出台地方债务置换的重大举措,但有迹象表明,地方政府可能加大了运用地方债资金化解隐形债务的力度。

据彭博社报道,中国财政部本月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4月,中国发行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12946亿元(2676.92亿新元),其中仅有6458亿元用于偿还前四月到期债券本金。这意味着有约6500亿的再融资债券资金用途尚未说明。

根据财政部此前公开的定义,再融资债券用于偿还部分到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即使退一步讲,将今年前四个月2419亿的地方债利息支出全部作为再融资债券的资金用途,依然有4000亿元以上的再融资债券资金去向未知。

结合不少地方在债券募集说明书中将资金用途从偿还“政府债券”调整为“政府债务”,上述资金中可能相当一部分被用于偿还政府债券以外的债务。据财政部数据,到今年4月末,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余额仅1751亿元。可以推论,再融资债券资金可能已被用于兑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国盛证券分析师杨业伟说:“我们和地方调研,和城投企业交流,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发行地方债置换隐性债务的工作在推进,我们判断这六千多亿发行再融资债券筹集的资金绝大多数都是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

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分析说:“肯定有一定比例是用于偿还隐性债务的。”通过把隐性债务置换成政府债券,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但政府同时要防范道德风险,不能给市场留下隐性债务最终一定会兑付的预期,“因此没有大规模铺开,低调向前推进。”

中国财政部未立即回复彭博就此寻求置评的传真。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地方政府倾向通过城投等平台融资,用于公益类项目开支,相关项目资产和负债存在期限错配及现金流缺口,对地方政府构成隐性债务风险。虽然中国此前多次明令禁止地方政府在地方债限额之外举债,但这一问题仍未消除。

今年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向好,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预算报告用一整段严厉措辞,将化解隐性债务提高到“从国家总体安全”出发的高度,预示今年将是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高压监管年。

中国副总理韩正4月在座谈会上亦重申,要坚决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债务存量,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对于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整体规模,市场缺少共识。据有政府背景的智库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估计,中国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去年达到14.8万亿元人民币。该机构研究员刘磊表示,成本更高的隐性债务可能会造成每年超过7000元额外利息支出。

中国国务院4月公开的文件显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处于紧平衡状态,收支矛盾较为突出,要增强预算约束力。加上财政因疫情减收的因素,中国地方政府也更有动力将地方债资金用于压降隐性债务,减轻财政负担。

李奇霖分析说,隐性债务多期限短且成本高,多在6%甚至8%以上,而地方债成本在3%多,有利于降低政府利息支出负担。

赞一下
(1)
33.3%
赞一下
(2)
66.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