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上游涨价且复苏未稳 中国宏观政策陷两难

时间:2021-05-23 21:3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有分析文章认为,一边是上游原材料价格节节攀升,一边是终端消费等下游行业复苏尚未稳固,同时部分城市房价也悄然迈向新高,未来一段时期的中国宏观政策可能陷入顾此失彼的两难抉择。

彭博社的分析文章指出,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5月19日要求遏制大宗商品价格不合理上涨,但同时再次强调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中国选择货币政策紧缩之外的选项应对通胀压力,鼓舞了金融市场,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去年9月来低位,沪深300指数则徘徊在3月来高位附近。

文章指出,虽然4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升幅低于预期,在经济的很多领域通胀压力积聚之势都显而易见。不仅上游原材料和能源的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攀升,成本压力向下游传导的证据也在增加,据华创证券本月的报告,从家电到食品饮料和文娱消费的“涨”声四起。

与此同时,上月中国房价创下八个月来的最快增速,以“房住不炒”为主线的政策调控也在持续发力:财政部等四部门此前召开房地产税座谈会暗示房地产税试点可能加速落地,杭州南京等地方政府集中向市场供地,建行等相继上调了深圳等地房贷利率。

德国商业银行新兴市场经济学家周浩说:“在不收紧宏观政策的前提下,想减缓楼市、大宗涨价等的影响,对中国政府来说的确是个挑战,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效果,需要经历两三个季度的调整期。”

文章指出,面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中国央行今年前五个月均未通过MLF和TMLF操作向市场净投放长期资金,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则从3月初以来一直延续每天100亿元人民币(约20亿新元)的操作,而一年期和五年期LPR均已连续第13个月维持不变。

虽然大宗商品价格在过去几天已经出现调整,但价格持续处在高位或仍迫使企业将不断上涨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而消费则在疫情后一直未能完全恢复。

中国经济学家曲天石说:“遏制生产者价格的上涨对中国来说将是一个挑战,因为国内定价的商品很少。中国能做的不多,收紧货币政策也不一定能改变这一局面。”

澳新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杨宇霆认为,中国央行目前来看不可能通过上调利率来应对大幅上涨的原材料价格,因为那会在经济恢复尚不平衡的情况下影响到企业。“现在判断中国是否能控制住PPI的飙升,以及如果不能、是否会对CPI产生大规模影响,还为时过早。”

赞一下
(5)
71.4%
赞一下
(2)
28.6%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