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失礼之“座次”与“握手”风波

时间:2021-05-02 07:2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外交失礼之“座次”与“握手”风波

瞭望台

四月初,两位欧盟巨头造访土耳其,因为座次的安排,引发一场外交风波。

外交舞台常常是考验各国使节或代表的交际手腕和智慧。

一个握手,缓和冷战期间中美关系;一个座次安排,将暗涌的权力内斗浮出台面。

国际舞台上该展示的是胆识,是智谋,更多的是礼尚往来;外交官代表的是国家,一个失误,不仅当事国形象受损,甚至可以引发纠纷与战争,

所以在处理外交课题,各国须借鉴过往事件,避免赔了夫人又折兵。

究竟是“礼仪上的失误”,还是“故意的怠慢”?

上月初,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用一把椅子接待两位欧盟领导人,引起一场外交风波。

过了三个星期,风波还在延烧,而且风向转变,回烧到欧盟领导层身上。

话说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4月6日一起造访安卡拉,在总统府会谈时,土方只为宾主双方安排了两把主座位,埃尔多安和米歇尔当仁不让落座,冯德莱恩被尴尬地晾在一旁,最终只好“奉陪末座”,坐在旁边的沙发上。

欧盟两巨头这次出访目的要和土耳其改善关系和商讨入会事宜,没想到视频出街之后,冯德莱恩坐冷板凳却抢了镜头,至于双方两个多小时会谈到底谈了哪些重大议题,在媒体的报道中反而变得无足轻重。

按照正常的情况,土耳其这次本应提供三把椅子,让三人坐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外交礼节。

“冷板凳”事件在欧盟引起不少争议,媒体把它简称为“沙发门”。最初外界批评土耳其失礼且性别歧视,有分析说,前个月土耳其退出国际反家暴公约,受到欧盟尤其是冯德莱恩指责,因此故意怠慢冯德莱恩。

面对欧盟各界的批评,土耳其方面坚决反击,并表示双方的礼宾部门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土方完全是按照欧方的要求安排座次。这一来,在会场抢先入座的米歇尔立刻成为众矢之的,有人发起联署要求他辞职,有人怪他没有当场帮冯德莱恩解围,有人怪他不尊重女性。米歇尔后来坦承,此事是他和冯德莱恩团队沟通失误所致。

舆论对冯德莱恩遭降级多表同情,有网友还在推特上发起了“给她一个座椅”(#GiveHerASeat)的运动。

土耳其和欧盟对失误起因各执一词,“沙发门”迅速冲上社交媒体头条,并逐渐演变成土欧之间的“罗生门”。

冯德莱恩在“沙发门”之后,起初仅通过发言人表示不悦,然而她4月26日在欧洲议会上,对着议员和米歇尔激动地发表了一段谈话。她说:“作为一个女人和一个欧洲人,我对此感到受伤和孤单。这与座位安排或外交礼节无关,而是攸关欧盟价值观这个核心问题。这代表平等对待女性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米歇尔则在议会上向欧盟委员会以及所有受到冒犯的人致歉,并保证这种“外交礼节事故”不再发生。

显然,事件背后的内情并不简单,欧洲议会多个党团已要求调查此事。

有时候,外交失礼只是表面现象,隐藏在背后的其实是各方发酵已久的潜在冲突的爆发。

“位次排序”一直是一个敏感的外交事项。

“沙发门”凸显欧盟内部机构权力平衡越来越复杂

德国《明镜周刊》把“沙发门”归咎于米歇尔和冯德莱恩之间的权力斗争。两人在2019年12月同时上任,一个是比利时人,一个是德国人。近几个月来,两位欧盟巨头明显关系不和,据称米歇尔想扩大自身仅限于支持欧盟峰会的权力,冯德莱恩则希望加强欧盟委员会的监管权。

法国《回声报》则反思欧盟是否被本身领导架构的复杂性所累?这次事件凸显了欧盟内部机构的权力平衡越来越复杂。

上世纪70年代,基辛格担任美国国务卿时便曾抱怨欧盟到底是谁当家,“在欧洲我应该打电话找谁”?

根据法律文件,欧盟四大机构中,欧洲理事会(又称欧盟峰会)属最高决策机关,欧盟委员会属立法议案与执行机构,有观点称,欧洲理事会主席的礼仪规格更优先,但从职权分工来看,欧洲理事会与欧盟委员会主席类似欧盟的“总统”和“总理”,其中总理实权更大。另两个机构是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

但认为土耳其故意羞辱冯德莱恩的大有人在。一名欧盟官员说,土耳其申请入盟多年,熟谙欧盟机构的机制和相互制衡,过去,埃尔多安曾与欧洲理事会前任主席图斯克和欧盟委员会前主席容克会谈,当时摆的是一主二宾三把椅子。因此,土方此次的做法是有意为之,是性别歧视,是挑拨欧盟领导人之间的矛盾,是不可原谅的事故。

POLITICO欧洲网站评论说,当下欧盟内部弥漫着自身领导人可能落入埃尔多安的恐怖圈套。

一个本来可以展现欧盟团结的场合,最终变成了同僚之间内斗的时刻。

埃尔多安的“三人二椅”安排,让人想起中国“二桃杀三士”的历史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居功自傲,蛮不讲理,相国晏婴担心他们会闹事而影响国家安危,建议齐景公赐两个桃子让他们三人论功而食,结果他们有勇无谋,因争吃桃子损人利己,丑态百出,最后羞愧难当,纷纷拔剑自刎。  

晏子集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于一身,他最外人称道是出使时不辱使命,是国家尊严的捍卫人。“晏子使楚”这则典故讲述晏子是如何巧言善辩,赢得楚王的尊重。

晏子代表齐国到楚国访问,本来要接受国家级规格的待遇,但楚王却出了钻狗洞、羞辱齐国无人才和诬蔑齐国人到了楚国便当贼这三道难题刁难他,结果反被他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针锋相对、捍卫尊严”和“利用类比、巧妙反击”之计一一化解。

实际上,这次外交失礼事件除了招致舆论争议外,后果并不算严重,不影响国际局势,但欧盟形象受损。在历史上,外交失礼曾引发更大的纷争和冲突,甚至导致了战争。 

“沙发门”危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回顾外交官之间一些被铭记或已遗忘的事件。

其中之一就是中美外交史上众说纷纭的握手事件。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中国总理周恩来握手”之事曾在各种文字中广为流传,而且和沙发门变罗生门一样,出现好几个版本。

讨论朝鲜和印度支那局势的这次会议是周恩来第一次走上国际舞台。据中方随行人员回忆,周恩来率领150人代表团抵步后,获悉美方拒绝与中方代表接触之后,马上对中国代表团做出严格规定:

“我方工作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遇到美国代表团的人,都不要主动与对方握手,但如果对方有人伸出手来,我们礼尚往来,决不能拒绝握手。”

那么,日内瓦会议是否真出现过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的场面?

中国代表团秘书长,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始终陪伴在周恩来身边的王炳南澄清,周恩来审慎严谨,杜勒斯是坚决反共的头子,总理从来就没想去和他握手。王炳南在回忆录《中美会谈九年回顾》里写道,“实际上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所谓拒绝握手之说,纯属以讹传讹。

周恩来的俄文通译李越然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跟随周恩来参加会议,在走廊,在休息室,曾与杜勒斯几次走对面,周恩来总是面色庄严而不失柔和,从容大度。杜勒斯不同,每次相遇,杜勒斯苍白的脸立刻板紧,目不斜视平视前方。但是,他的动作明显变得僵硬机械,肯定浑身不自在,外人看来不免像小肚鸡肠的女人一样可笑可怜。所谓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的事根本没有过,周恩来在那种情况下不可能主动去与杜勒斯握手。”

既然没有发生过,握手的事为何却广为流传?

时任中国代表团新闻办公室主任熊向晖后来说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日内瓦会议开幕式过后,英国代表团成员杜威廉找上中国代表团成员宦乡说,艾登外相有一个设想,在第二次会谈的会前或会后,由艾登介绍杜勒斯和周恩来相识,彼此握手致意,如果周恩来同意,艾登再派人询问杜勒斯的意见。宦乡请示总理后答复杜威廉:周总理赞赏艾登外相的设想,既然在一起开会,理应互相接触,周恩来愿意经过艾登的介绍,同杜勒斯握手致意。但第二天一早,杜威廉对宦乡说,杜勒斯表示不能接受艾登的建议。

所谓杜勒斯拒绝和周恩来握手之说,很可能是从这段插曲演变而来。

熊向晖也证实了周恩来从没主动伸出手来却被杜勒斯拒绝。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开了两个月,杜勒斯只在日内瓦待了六天便离开,把团长职务转让给副国务卿史密斯。

透露这些信息的都是当年亲历其境的中国代表团成员,他们通过回忆录、撰稿或访谈解答了日内瓦会议的谜团,可信度很高。

反之,深信确有其事的主要是美国官员,包括尼逊总统。但他们都不是亲历者。

然而,他们的误会反而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一股助力,美方一心想对没有发生过的“杜勒斯拒绝握手的傲慢举动”对周恩来和中国做出补偿。

尼逊的回忆录《时代的破冰者》里这么描述他飞抵北京机场下飞机时的想法:“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基辛格在他的《白宫岁月》里说:“周恩来对1954年杜勒斯拒绝和他握手的怠慢之举耿耿于怀。若干年后,尼逊为了弥补杜勒斯的无礼之举,在1972年他访问中国走下飞机时,主动向周恩来伸出手来。”

外交如战场各国须谨慎处理

曾随基辛格访华的国家安全理事会成员霍尔德里奇也在回忆录里写道:“在日内瓦会议开始的时候发生了一个插曲: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对于这件事中国人显然不会忘记,也不会原谅,因为后来基辛格1971年秘密访问中国时,黄华还向他提起了这件事。”

后来出任驻华大使的基辛格特别助理洛德在一篇文章里也提到杜勒斯当年怠慢周恩来的傲慢举动,促使尼逊决心做出补偿。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特别注意握手言和的礼仪。周恩来一反外交惯例,亲自上宾馆见基辛格。基辛格受宠若惊,在回忆录里写道:“9日下午4时,周恩来来到,我在宾馆门口迎接,特意把手伸出去,周恩来即微笑和我握手。这是将旧情嫌隙抛到脑后的第一步。”

半年后,尼逊访华,专机抵达北京机场时,尼逊特别交代在他同周恩来握手之前,随行人员都不准下飞机。说完他仍不放心,临时加派一名高大的警卫把守飞机舱口。

从机场前往钓鱼台宾馆途中,周恩来寓意深长地对尼逊说:“你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

外交无小事:外交场也是战场,外交官代表国家,真是需要有胆有识和随机应变的智慧。

赞一下
(47)
92.2%
赞一下
(4)
7.8%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