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伟中:大疫之年出国与返乡

时间:2021-04-24 10:2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四个月前出差到台北,在防疫旅馆隔离14天;本月回家打疫苗,因从低风险区归来免隔离;下周打第二剂疫苗后赴台,体验宅家隔离两周的滋味。去年3月6日到柔佛为父母庆生后,至今413天无法越堤探亲。

以上情境,是在新加坡、台湾和马来西亚当局和专家推出的政策下,个人刻骨铭心的经历。

冠病疫情肆虐约一年半,全球冠病确诊人数已超过1亿4500万人,300多万人丧命。

对许多人最直接的冲击是出国与返乡艰难、探亲无期,冰冷数字下蕴藏无数家庭的悲欢离合。

从航空角度来说,这世界不再是说走就走的地球村。除了暂停旅游,探亲和出差都得经过各种医药检测、通关与隔离程序。

这趟难得出国工作与返乡探亲,我心怀感激,数着相聚与分离的日子。来回新台之间,阻隔在新马两岸,跟大家一同关注新闻发展、政策变化,经历着希望与失望、期待与茫然,也适应着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日子。

疫情一波接一波,令边境开放不容乐观。长堤彼岸从4月中以来每天超过2000人确诊,令下个月初新马领导人面谈解封的期待值下降;印度周五新增超过33万起确诊病例,创全球单日新高,冲击本地客工密集行业,也令人担忧当地医疗体系濒临崩溃的情况。

来回新台两地,我发现这两个以华人为主的社会,在防疫措施方面比较严谨,也逐渐看到“航空泡泡”(台称“旅游泡泡”)和边境逐步开放的希望。

台湾至今确诊病例仅1000多人,以2300多万人口的地区来说,表现算很突出。我在台北防疫旅馆隔离、过后出来工作与生活,看到当地旅馆业者如临大敌遵守防疫程序,也连续两周每天接到旅馆职员和警察发短信和来电关心健康。

台湾人在2003年沙斯疫情时37人不幸丧命后,普遍提高警惕,习惯戴口罩上街;但台湾的疫苗取得太少也太慢,明显影响边境开放的前景。主事者不愿贸然开放边境导致疫情失控赔上政治前途,台湾内需尚可支撑经济,也可能导致宝岛安于享受目前的小确幸。

没有天然资源和腹地的新加坡,却迫切需要开放以求生存。这趟回新,我体会到在防疫与边境管控的高效与危机感。

获知可报名接种的那一晚,我以台湾手机号码上网申请,隔天下午就接到新加坡政府发来的短信,便迅速敲定了打疫苗的日期和地点。一周后,我已回到新加坡,注射了第一剂疫苗。

新加坡要保持经济活力,必须逐步恢复国际往来,但前提是必须先强身,确保居民健康,才能安全地开放。

在樟宜机场接受冠病检测后,几小时后就从电邮收到“安全自由”的阴性医药报告。这一段日子,我把握机会载两个女儿去上学和打工。但离别在即,几天前她们却不约而同的说,“最后一个礼拜不要送了,因为我们要习惯你不在的日子”。

听了既欣慰又感触。过去几年父女关系有些紧张,如今面对不确定归期的离别,所有埋怨不满和期望,竟显得如此可笑。

从父女关系来看,我发现重点不再是期待孩子该做什么,或自己想为她们做什么,更重要的是理解她们想什么,她们的关切、忧惧和向往是什么。

因为无法每天在身边照顾她们,反而愿意多花时间理解她们的兴趣和想法。最近的每一次载送,凝视她们下车后安然自在离去的背影,我感到一丝满足。

对一年多无法跨境探望的父母,我也加速整理好父亲有关遭遇日军追杀和成长故事的录音和手稿,要给家人做纪念,希望这一代和下一代,多一些理解上一代经历的一切。

推己及人,当我在理解海峡两岸和国际局势的权力政治、利益分配和治理正义的纷纭信息时,更希望多去感受台面上与台面下,有血有肉的个体的忧欢。当然不能忘记睁大双眼,区分演技与真情。

凡事都有定时,出国有时,返乡也有时。踏上异乡土地,希望跟大家一起多了解世界和区域动态,提供一些启发和警惕。

下周打了第二剂疫苗后,我将再次起航。祈愿在千里之外不失去对家人与家国的同理心,他日相逢,也能好好把握每一次的相遇。

赞一下
(6)
85.7%
赞一下
(1)
14.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