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旭:世界因疫苗而分裂?

时间:2021-03-24 07:2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京腔新韵

在京的一些外籍人士近日收到接种中国疫苗的邀请,要不要打疫苗成为周末餐叙时的话题。

友人S坚定表示,一旦有机会就要第一时间接种中国疫苗。她的理由很简单:“只要有一丝可能性,让我更方便回家,我就愿意接种。”疫情全球蔓延后,中国在去年3月底封锁边境,在北京工作的S当时赶在中国“关门”前入境,至今已整整一年没有回家。

中国驻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的大使馆本月中纷纷发布通告称,将为能证明接种过中国疫苗的外国人提供赴华签证便利。中国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公署不久前也宣布,会为持有已接种中国疫苗证明的外籍人士,提供前往大陆的签证便利。

虽然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尚未发布类似通告,但S确凿地说,中国向接种中国疫苗者进一步开放边境是“迟早的事”,所以她打算做好准备,先把中国疫苗接种证明拿到手。

S的这番话,让餐桌上其他对在中国接种疫苗摇摆不定的人都心痒痒。

新加坡和北京之间,只有不到七小时的飞行距离;但在冠病疫情后,两地的直飞航班已停飞一年,想从北京返回新加坡,必须辗转到其他城市转机。疫情下的边境管理措施,也让很多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担心离开后,申请不到重新进入中国的签证。

餐桌上的好些人,自去年疫情以来,就再也没有回家探亲。如今,随着全球推进冠病疫苗接种,大家对跨境人员流动有了期盼。

原本已经做好充分心理准备,等到一年后外派任期结束才回新加坡与家人团聚的L,也看到了近期回国探亲的希望,开始打听外国人如何能在北京报名接种疫苗。

可打了中国疫苗进入中国更容易,去其他国家呢?中国的疫苗会被其他国家认可吗?打了中国疫苗还能再打美国疫苗吗?疫苗接种证明作为“疫苗护照”,有效期又有多久?随着饭桌上的讨论不断深入,大家的疑问越来越多。

全球接种冠病疫苗的人数增加,越来越多政府正在讨论疫苗护照的构想,探索把接种疫苗作为入境时免除隔离的条件。不少政府希望,这能帮助重开边境,让经济恢复元气,尤其是让国际航空和旅游业尽快复苏。

不过,国际旅行什么时候才能说走就走充满未知。许多疾控专家和世界卫生组织都对疫苗护照持保留态度,理由是不清楚接种过疫苗的人,是否还会传染病毒。目前各国研发的疫苗种类不同,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有效性各异。科学界对冠病疫苗的免疫效果、有效时长也没有确切的认知,接种过疫苗并不代表免疫。

即便科学能回答这些问题,各国之间要克服政治阻力、实现疫苗护照的相互认证,也是困难重重。虽然跨国疫苗护照的概念尚未成形,但疫苗认证的政治角力已经初现。

中国是积极推进跨国疫苗护照的国家之一,官方已开始向本国民众推出能显示核酸、血清抗体检测结果,以及疫苗接种情况的电子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也逐渐开始向接种中国疫苗的外籍人士,提供优先办理签证的便利。但现实是,目前批准使用中国疫苗的西方国家少之又少,中国仅放宽对接种中国疫苗者的入境限制,许多人将被排除在外。

同样,中国也未批准接种辉瑞、莫德纳、阿斯利康等欧美国家研发的疫苗。若中国疫苗无法在欧美国家得到认可,想要前往这些国家的中国民众,也无法在中国接种这些欧美国家疫苗,单凭中国疫苗的接种证明,无法享受疫苗护照的便利。在欧洲,疫苗无法互认的问题已经凸显,欧盟计划推行的“数字绿色证书”,目前只涵盖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的疫苗,中国和俄罗斯的疫苗都不在认证之列。

中美贸易战、科技战2018年爆发后,有专家预测会出现“一个世界,两套体系”的场景。而今中美关系持续恶化,中国与西方之间的敌视和猜忌加深,这个场景已经不再是难以想象。世界各国在疫苗的批准、采购、认证上,如今也正面临像采购5G技术、军用武器那样的分裂局面。若无法建立一套互相认证的标准,恐怕疫苗护照将朝着两极体系发展。

我们身处有两种意识形态的世界中,使用不同体系的语言与两个世界的人沟通;手机得装两种不同的应用系统,在中国用百度、微信和微博,离开中国用谷歌、面簿和推特。如果这两套系统的隔阂,继续延伸到健康认证和疫苗的问题上,想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还得左手臂打一种疫苗,右手臂打另一种疫苗,我们的一个身体受得了吗?

赞一下
(35)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