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红:新规则下的“一国两制”

时间:2021-03-05 07:3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早点

北看记

事实再次证明,世上之事要50年不变是很难的。情感、誓约都难熬时间的风吹雨打,人心与政治局势更是如此。这是因为外在形势不可能停滞不前,大环境转变会催生从量到质的变化,并非单凭人的主观意志就能左右。

对港人来说,近年一个越来越大的疑问是:香港回归时确定的“一国两制”,是不是变了?

中国最重要的政治年会“两会”此刻正在北京召开。继去年“两会”出其不意祭出港区国安法以后;北京今年再次重拳出击,焦点是改革香港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

和国安法去年在高度保密情况下“突袭式”宣布不同;北京着手改革香港选举制度,事先进行了不少铺垫造势与论证。兼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与国务院港澳办主任的夏宝龙,上个月22日就强调落实“爱国者治港”有“极端重要性和极端紧迫性”“最关键、最急迫的是要抓紧完善选举制度”。这在在显示,香港选举制度的所谓完善,其影响将比国安法更广、更为彻底。香港眼看就要上演一场改头换面式的“政治深度清洗”或“大手术”。

从实际层面看,北京要修改香港选举的游戏规则,会改什么呢?

官方释出的风向已很清楚。首先是要成立高级别的政治品格审查机构,审查各选举候选人是否“爱国”,代替先行由香港行政官(选举主任)审查的模式。 新设的政治品格审查机构或由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组成。换言之,未来谁有资格在香港参加选举,“把关权”将掌握在中央手中,而且标准更严。

其次是改革特首选委会和区议会。香港人口不多,选举却不少,而且办法繁复琐碎,让人眼花缭乱。归根究底,这一部分原因是香港继承了英殖民政府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启的“民主”历程,形成的奇特制度;回归后,依据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香港特首由人数很少的选委会选举产生,特首本身则没有政党基础,于是形成今天香港实际治理权力分散,没有一方能主导大局,各股势力又能减低特首的认受性、制衡港府施政、拖延议事等,简而言之,有能力“搅局”。

从北京与香港官员、学者放出的信号显示,当前1200人特首选委会中的117个区议会席位将取消,同时五个由300多万选民选出的“超级区议员”也可能废除,大方向是压缩区议会的政治作用,恢复区议会作为非政权性咨询组织的属性,让泛民无法再将区议会选举作为政治斗争、政治表态,甚至能左右特首人选的平台。

未来,北京还可能对港府高官进行“爱国”标准检验,亲北京港媒本周接连发文质疑个别港府AO(政务官)的“爱国”,就予人山雨欲来之感。

上述种种信号,包括已落实的香港国安法,让更多港人感叹“一国两制”已死,香港回不到从前了。

“回不到从前”这是肯定的,从国安法到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港人的政治空间肯定会受到此前没有的严格缩限。不过,近年的香港与1997年前后就一样吗?恐怕也不。过去20多年来,香港已从政治冷感的社会变成了高度政治化的“示威之都”,港人本身也有诸多挑战“一国两制”的言行。  

这与国际势力的介入不无关系,同时崛起的中国大陆日益影响到香港经济、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引发港人的反弹情绪。港人没有调整心态,他们不愿意、香港的政治制度设定也不赋予他们条件去技巧地应对大陆影响力带来的冲击。于是,港人以歧视大陆与大陆人,增强的本土意识甚至寻求港独作为回应,陆港矛盾不断加剧,最终暴发了2019年的反修例风波。那是一场“政治摊牌”,它让大陆民众对香港的反感达到高点,也促使北京下决心整顿香港。

从“港人治港”到“爱国者治港”,是否违背“一国两制”?这是让人纠结的问题。

应该说,北京无意将香港变成“一国”下的一个省,也无意直接治理香港,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也不会改变,但北京对香港的政治空间设下红线,不会再容忍香港管治班子与政治人物公开反共或不尊重“一国”。至于“爱国者”是否要“爱党”?大陆体制内学者田飞龙本周撰文解释,港人“爱国”可以不用爱党,但须尊重中共的领导,不能有反共的言行。这样看来,陆港依然是“一国两制”,但这将是北京界定规则的“一国两制”,北京有明确的主导权。

对陆港外的旁观者而言,启示在于如何跟崛起、日益强势的中国共处,已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古人云,以大事小以仁,以小事大以智,面对崛起的大国务必要务实理性,在坚持尊严的同时寻求互利共赢,若采蛮力对抗或鄙视之,结果恐怕不会是两败俱伤。

赞一下
(219)
92%
赞一下
(19)
8%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