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泽远:春晚难看年年看

时间:2021-02-15 07:1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蓟燕春秋

大年三十晚上,我照例打开电视机,坐等央视春晚上演。

春晚热热闹闹地开始了,我的注意力却不时被手机上各种信息吸引,只在阅读与回复信息的间歇,草草观看了春晚部分节目。

一晃几个小时过去了,电视上传来《难忘今宵》熟悉的旋律,我知道,春晚结束了。

有朋友问我对今年春晚评价如何,我说:“除了花团锦簇、欢歌笑语,以及模糊记得刘德华、周杰伦等明星上台献艺,我没有留下什么特别印象,甚至不知道有几个主持人。”

朋友说,他也觉得春晚不好看,但不看又觉得少点什么,“春晚真像个鸡肋”。

确实,经过多年春晚的熏陶,看春晚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过年一种仪式,一个制造欢快气氛的音画背景。就算知道不好看,很多家庭还是会打开电视机,把春晚从头放到尾。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春晚的鼎盛期。那时,春晚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餐,足以引领一年的时尚。大年三十看春晚是多数人的期盼,通过春晚一炮而红的演员更比比皆是。

香港歌手张明敏凭借一首《我的中国心》红遍大江南北,台湾歌手费翔《冬天里的一把火》、《故乡的云》至今仍脍炙人口。陈佩斯、冯巩、牛群、赵本山、潘长江、郭达、蔡明等相声小品演员,董文华、宋祖英、王菲、那英等歌唱演员在春晚上给观众留下难忘的记忆。李谷一演唱、乔羽作词,王酩作曲的《难忘今宵》至今仍是春晚的固定目曲。

新世纪以来,春晚的影响力逐渐衰减,甚至沦为公众的吐槽大会。今年春晚也不例外,春晚还没结束,网络上吐槽的声音已此起彼伏。

一些网民总结,如今春晚的流量明星越来越多,除了一张能让粉丝尖叫的脸,没有什么艺术实力;歌曲类节目没有可以让人传唱的歌曲;语言类节目失去魅力,以前还有赵本山这样接地气的明星压轴,现在的相声小品都像在说教。这两大类节目都缺少亮点,春晚不难看才怪。

网民“非常魏道”发文评价了今年春晚的几个小品:《一波三折》和《每逢佳节被催婚》的“误会”构思法和“抖包袱”生硬牵强,陈旧到让人都没有兴趣去指出它们的陈旧了。《大扫除》就更加莫名其妙了,换在40年前,都很难找出它的“创新性”来。

而《开往春天的幸福》唯一的创新,也许就是“丈夫做保姆妻子做保安”。“说实话,要说它们有‘生活感’‘现实性’,换在‘生活’和‘现实’中碰到这样一群说话做事不可思议的人,我只会建议他们去看看心理医生或者脑科医生。”

不过,从主办者的角度看,今年春晚仍一如既往的成功。

央视新闻联播2月12日评论说,2021年春晚用流光溢彩的舞台、精彩纷呈的节目,在传统文化和现代高科技交相辉映中,为全球观众奉上了一道欢乐、温暖的文化年夜饭。整台晚会喜气洋洋、笑声连连,用歌舞、小品相声、戏曲、武术、魔术等形式多样的节目回顾不平凡的2020年,表达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内容兼顾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和创新性,观众纷纷点赞。

据央视统计,截至2月12日中午,2021年春晚直播跨屏受众规模达到12.72亿人,用户观看次数达49.75亿次,海外用户通过社交媒体等观看春晚直播的触达人次超过3259万次。

央视公布的春晚收视率着实惊人。不过,无论央视的统计是否有水分,放眼世界,还真没有哪个综艺节目的观众能超过春晚。

尽管人们对春晚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或嘲讽,但多年来观看春晚的人数并没有大幅减少。这不仅因为春晚承载着多数中国人太多的记忆,更因为在家人团聚的除夕夜,欢乐祥和的基调不可或缺。不少人或许对春晚节目“一个也不喜欢”,但大多数人都希望在除夕夜感受快乐,传播和接受祝福,而春晚最擅长的功能,就是制造喜庆气氛。

随着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网络游戏等硬件、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注意力已被分流,央视春晚影响力还将继续下降。而且,中国南北之间文化和习惯差异较大,央视春晚在北方很受欢迎,在南方的收视率就低很多。

但要预测春晚是会否退出历史舞台,恐怕为时尚早。

这是因为,过去几十年人们对春晚形成的集体记忆和仪式感,已固化为一种社会习俗。尤其是在华人最看重的除夕夜,春晚给无数家庭提供了一种共享和交流的机会,以及阖家欢乐的场景,这些功能很难被取代。人们一边吐槽,一边看春晚的现象,还会在每年的除夕夜继续上演。

赞一下
(114)
85.7%
赞一下
(19)
14.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