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婧:房住不炒是个笑话?

时间:2021-02-04 07:2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早点

沪声纸述

上海“网红街”武康路上有个特别的景点,时常有人在店外驻足围观,却没有几个走进店内。

这是一家小小的房产中介,一整面玻璃墙上贴满了周边二手房的租售广告:有面积不到60平方米,售价将近1000万元(人民币,下同,206万新元)的老楼单位;还有数字后面跟着一长串“0”,数完发现是1亿多元的独栋洋房……望着满眼天文数字,外地游客们一边啧啧称奇,一边感叹“幸好不用在上海买房”。

对于在上海工作生活的人来说,高昂房价不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是在这个一线城市扎根落户的沉重代价。根据房地产平台安居客统计,去年12月中国67个城市的二手房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1万5787元,而上海二手房均价为5万2533元,是全国水平的三倍还多,仅次于北京的5万7563元。到了这个月,上海二手房均价已经涨到了5万2804元。

相比二手房,上海新房价格在政府限价政策下反而更便宜,去年12月新房均价为每平方米5万零364元。尽管依然遥遥领先全国其他城市,但对于上海购房者来说,已经属于“买到就是赚到”。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倒挂”,驱使众多买家涌向新楼盘,不少楼盘因而出现上千组人抢购,需要摇号才能购买的“千人摇”现象。

一名在上海工作多年的朋友今年终于下定决心买房,她做了一番功课后发现,自己买得起的新楼盘基本都在市郊,离公司车程至少一个半小时。朋友迅速打消了自住的念头,对楼盘的考量也从哪里更适合本人居住,切换成哪里的房子升值最快、竞争相对较小。最后她索性决定把几个新开的楼盘都试一遍,“摇到哪个买哪个”。

在全民抢购新房的热潮下,上海和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楼市去年迅速走出疫情带来的短暂寒冬,并从年末开始初现“高烧”。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上月将房地产比作现阶段中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年末召开的中央工作经济会议也重申要坚持“房住不炒”。

开年以来,中国央行和银保监会分别针对房地产商和银行设下融资和放贷的红线,各大城市也密集出台限购措施,为楼市紧急降温。但重重限购令似乎并未动摇购房者进场的决心,上海1月已经出现四个“千人摇”楼盘。听朋友说,本月即将推出的几个新楼盘也已经排起了认购的长队,“大家都觉得房价肯定还会接着涨,晚进场不如早进场。”

对房价上涨的信仰支撑着购房者前仆后继地进场,也让中央政府推行了四年的“房住不炒”面对挑战。尽管此前三年上海楼市在各项限制下一度沉寂,但只要信贷环境像去年一样稍现宽松,买家们很快蜂拥而至,推动房价重新上涨。

在谷歌搜索框里输入“房住不炒”时,最先弹出的联想词竟然是“笑话”。网民对这个说法的态度,也反映在互联网段子中:“30年前中央就说要控制房价,当时坚信房子是用来住的人,最终没有住上房子。”

关于中国楼市泡沫化的警惕声音多年来都没有停过,但仿佛随时都会破裂的房地产泡沫,至今仍完好无损。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楼市提供了坚实支撑。此外,大中城市不断引进人才落户,也直接刺激当地购房需求,加剧原本就失衡的住房供需局面,推高房价上涨。

另一方面,楼市数十年来的繁荣,也让越来越多民众将房地产视为“永不赔本”的最佳投资工具,买房成为最简单、最不可动摇的投资之道。有网民这么总结:金价跌完股票跌,股票跌完比特币跌,只有房价没跌过,谁不炒房谁是傻子。

不过,中国GDP增速必将随着经济转型而放慢脚步,对房价的支撑作用也会逐渐减弱。一些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已经随着去年经济疲弱而大幅下跌。此外,中国出生人口持续减少,也将导致楼市需求降低。统计显示,过去30年中国出生的人口比前一个30年少1.42亿人,这意味着未来楼市可能面临“无人接盘”的危机。

“房住不炒”是健康成熟经济体的标志之一,也是决策层为预防楼市泡沫崩盘采取的一着先手棋。但从目前来看,恐怕还需要更多时间,从更多层面发力,才能让这句口号不被视为一句空话和笑话。

赞一下
(233)
96.7%
赞一下
(8)
3.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