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性化防控”奏效 网民盛赞吁

时间:2021-01-29 07:2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不必全民做核酸检测、不公布病患隐私信息、允许带宠物一起隔离……上海采取的多项冠病疫情管控措施被中国网民盛赞,不少网民呼吁当地政府向上海学习“人性化防控”。

分析:“上海模式”考验政府精细化管理能力

分析指出,推行“上海模式”需要的不只是人性化考量,更考验政府的精细化管理能力,以及当地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水平。

上海自上周四发现本土冠病确诊病例以来,共报告了16起病例,每日新增病例昨天首次清零。上海市长龚正前天在记者会上披露,一周来上海累计进行4万1000多例核酸检测,尽管没有像其他城市一样展开全员筛查,但本轮疫情已得到控制。

龚正以“主动发现”“快速处置”和“精准有序”概括上海疫情防控之道。他说,这16起本地病例都是主动筛查检测发现,当地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锁定场所、病例和筛查对象,并科学确定病例密接者、密接的密接,以及其他一般接触人员,分别落实闭环管理措施,“没有简单化,没有扩大化,而是精细化”。

这番发言当晚就在社交平台微博上被热转近万次,不少网民呼吁地方政府“来抄上海的作业”,尤其是在三周内接连展开三轮全员核酸检测、累计检测超过3000万人次的河北省石家庄市,以及因封闭管理导致部分家庭“断粮断药”的吉林省通化市。

有石家庄网民反映,自己身处低风险小区,每隔一天就要做一次检测,“和几百个人排队测核酸的感染风险不是更大吗?为什么不能向上海学学?”还有通化居民转发上海在隔离小区投放流动餐车,为居民送餐的新闻称:“只恨自己不是在上海被隔离。”

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传染病专科医生梁浩楠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全民筛查可以发现许多未关联的病例,但这需要耗费大量资源,并且依然会出现“假阴性”漏网之鱼。相比之下,像上海这样对病例密接者及其他接触者进行的定向筛查,则能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效率。但这取决于防疫机构能否快速确认病例并排查接触者。

梁浩楠说:“上海作为联通性强的发达城市,更容易进行密接者排查。这或许也和当地人受教育程度较高,更配合调查有关。”

除了精准防控,上海的其他防疫措施也获得民众肯定。当地昭通路居民被送往宾馆集中隔离时,居民获准带宠物狗前往隔离点的新闻被转发超过4万次。上海在发布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时,只提到病例涉及的场所,但不披露个人年龄和行动轨迹等隐私信息的做法,也引发北京等地效仿。北京上星期日起的流调报告不再公布冠病确诊者的年龄和性别等个人资料,当地大兴区也宣布为隔离者宠物设置专门隔离点。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受访时指出,上海既没有宣布“战时状态”,也没有全员测核酸,就能将疫情控制住,反映了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治理水平高人一筹,值得其他城市借鉴。反观石家庄等地,由于没有在第一时间精准防控,导致疫情快速扩散,后期不得不耗费大量资源进行全民筛查和修建方舱医院。

“技术上来说,上海的抗疫模式完全可以移植到其他城市。一些城市不能做到,主要还是地方决策层水平有限,办事时往往从行政思维而非科学防疫的角度出发,不仅防疫不力,还破坏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

赞一下
(108)
99.1%
赞一下
(1)
0.90000000000001%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