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声纸述
朋友聚餐席间,A的手机突然响起。接完电话后,他转身从背包里掏出笔记本电脑:“你们先吃,工作上有点急事,我得搬会儿砖。”
友人B揶揄:“能让你带着电脑出来聚餐的,一定是个大项目,怎么会是搬砖呢?你这可是凡尔赛发言。”A苦笑:“我哪有凡尔赛的资本,不过是在内卷里求存的打工人罢了。”
搬砖、凡尔赛、内卷、打工人……和中国朋友们聊天时,网络新词总是像雨点般接连落下,要是平时没有紧跟热点,就会听得一头雾水。《咬文嚼字》杂志收录的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中,“凡尔赛”“打工人”和“内卷”都榜上有名。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词语,实际共同交织出中国当代上班族的生活图景。
“凡尔赛”的全称是“凡尔赛文学”,得名于刻画法国凡尔赛宫贵族生活的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在中国网络语境中,“凡尔赛文学”指的是用低调的方式炫耀自己高人一等,例如“真羡慕你们税率低,我的薪水已经享受不了低税率,每年得多缴一大笔税。”
“内卷”则源于社会学术语involution,指社会或文化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停滞不前。最先是中国大学生们用“内卷”来形容机遇稀缺引发的内部恶性竞争,过后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上班族的“内卷”表现为你加班到9点,我就加班到10点;家长之间的“内卷”则体现为一家孩子学琴棋书画,另一家孩子不仅也要学琴棋书画,还要学游泳马术,才能在升学时更有竞争优势。
如果说以上两个词指代的只是一小部分群体,那“打工人”可谓全方位无死角地覆盖了中国上班族,成为全体白领的新代称。这个原本用于指代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词,因为一条名为“早安,打工人”的视频爆红。上至高层经理,下至普通职员,都可以自称“打工人”。相应地,本是工地体力活的“搬砖”,则被用来指代“上班工作”。
从过去区分“白领”和“蓝领”,到如今人人都是“打工人”,当代上班族对于职业的认知发生了转变,这个自嘲式的称谓也透着一股无奈:毕竟在“996”(朝九晚九,每周六天)工作制盛行,加班文化蔚然成风的当下,在办公室里搬砖的脑力打工人,很难说会不会比在工地上搬砖的体力打工人活得更久一些。
中国电商巨头“拼多多”一名年仅22岁员工的猝死事件,本周掀起网络舆论风暴,拼多多在社交平台上称底层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的冷血回应更是激起众怒。尽管上海劳动监察部门已介入调查,但和周围人聊起时,他们都怀疑能否就此改变现状。
一名设计行业的朋友透露,他的公司去年底就有一名27岁年轻员工因过劳猝死,而且这种情况“几乎每年都有”。“用命换钱”的现象显然不只存在于互联网公司,打工人们似乎别无选择。
去年底完成谈判的中欧投资协定里,就包含关于劳工权益保护的条款,欧盟期待中国在允许劳工组织工会、禁止强迫劳动和集体谈判权等议题上做出承诺。据报道,中国最终在这个领域让步,促成谈判达成。较为乐观的分析认为,这有助于推动独立工会的设立,更好地保障劳动者权益。悲观者则认为协定内容难以完全落实,因为这将削弱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
从建筑业到制造业,从电商到新金融,中国各行各业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正是建立在无数打工人日以继夜搬砖的基础上。以拼多多这只电商业黑马为例,在创办三年即上市的火箭速度背后,是要求员工每月只休假两天,迟到一分钟扣三小时工资的不合理要求。把员工视为消耗品的“狼性”文化,是否足以支撑企业长期发展,走向世界?
回到开篇的聚餐,A在埋头搬砖半小时后终于处理完工作,却也没了继续用餐的胃口。他不禁感叹自己每回疯狂加班后,都想要换一份工作,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
B立即回怼:“这又是凡尔赛发言咯!还不是因为你眼光太高,清闲的工作薪水少,你又看不上。”
A长叹一口气:“现在内卷这么严重,在哪里工作最后都是卖命,赚得多一些至少心里还平衡点。除非自己当老板,否则打工人又能‘凡’得到哪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