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旭:互联网行业的多事之冬

时间:2021-01-06 07:2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京腔新韵

马云去哪儿了?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出事”后,有舆论注意到,关键人物马云已经“神隐”两个多月。

据《金融时报》报道,“非洲创业者”真人秀去年11月举行的决赛中,马云不在评审团之列,取而代之的是阿里巴巴高管彭蕾。而就在“非洲创业者”决赛前几周,马云还在推特上充满期待地称,“迫不及待想见参赛者”。

这名向来曝光率很高的互联网行业“大佬”,确实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公众视线了。社交媒体微博上,“乡村教师代言人-马云”的账号,最后一次更新是去年10月17日,内容是马云在中国基础教育创新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一周后,马云在上海的金融论坛上炮轰金融监管。紧接着,他所掌控的互联网平台卷入监管风暴,蚂蚁上市被叫停、阿里巴巴成为反垄断调查对象,网上甚至还传出无法证实的马云被控制小道消息。

从人人膜拜的“马爸爸”,变成做垄断生意“资本家”,马云和他创建的阿里被拉下“神坛”,在2020年底震撼中国互联网行业。

此后,围绕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歇。上个月,各大互联网巨头因为争先恐后加入社区团购市场,与小商小贩抢夺普通人的菜篮子,被官媒点名批评,在中国舆论遭到口诛笔伐。

今年开年后的首个工作日,电商“新贵”拼多多因一名年轻员工猝死,再度成为众矢之的。

上月29日凌晨,年仅22岁的拼多多员工加完班在回家途中猝死,引发网民抨击互联网企业普遍存在的“996”(朝九晚九、每周六天)工作制度。而拼多多在“知乎”平台的官方账号却理直气壮地以“你们看看底层的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的冷血方式做出回应,更是惹恼了一大批网民,给沸腾的舆论火上浇油。

互联网行业贴上“狼性”和“奋斗”标签的畸形加班潜规则,召来官媒严批。有网民还不客气地形容:“今天的互联网行业,已经成了2000年代的煤矿。”

一直以科技进步引领者、成功故事缔造者、造福神话书写者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的互联网行业巨头,在这个冬天接二连三陷入争议、惹出是非,遭遇舆论群起怒怼,到底怎么了?

互联网行业是中国近10年来发展最迅猛的行业,算是最拿得出手的名片之一。这个行业涌现出一批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包括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的创始人马云、刘强东、黄铮等。在互联网创业火热的时代,这些过来人的成功故事是庶民崛起的代表,对同样渴望成功、增加财富和提升社会阶层的年轻人,有很大的启发性。

然而,当这些企业成长为行业的巨头,他们所塑造的互联网企业文化、构建的互联网产业结构开始异化,与社会对于财富和权力应该与责任成正比的期许,拉开了距离。

正因如此,在上一轮关于“996”工作制度的争议中,当习惯以“人生导师”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的互联网“大佬”,提出“能够996是修来的福报”“混日子的人不是我兄弟”等主张,让很多打工人听起来格外刺耳。虽然投身互联网企业、咬紧牙关承受“996”,是一些年轻人在生活压力下的现实选择,但在互联网行业阶层固化越来越明显后,拥有资本的一方以“福报”“兄弟”鼓舞被迫“996”但又无法分到大部分自身创造的价值的打工者,敌对的情绪只会更加强烈。

社会对于互联网企业偏离本质的发展也越来越不满。一些企业在资本的加持下一心跑马圈地、吸引流量,最后不是垄断市场、掠夺式地“割韭菜”,就是把行业搅得天翻地覆,留下一地鸡毛。难怪当互联网领域的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成为监管当局重点“照顾”的对象,中国舆论几乎一面倒拍手叫好。

互联网行业这些年的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推动不容否认,网民对个别互联网企业的强力声讨,背后也有仇富情绪以及对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的整体不满,并非全都理性。但互联网企业走到今天,已经不是简单的财富和增长创造机器,而是成为社会发展一部分,必须有符合更大社会价值观的企业担当和文化。靠着流量壮大的互联网巨头应该比谁都清楚,企业任何的优势会在互联网世界被无限放大,而企业的任何劣性也一样。

赞一下
(44)
97.8%
赞一下
(1)
2.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