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盘
很多美国人期望当选总统拜登带领美国重返世界,恢复美国领导下的全球秩序。但经过特朗普执政的四年,拜登会发现世界已然不是四年前的世界。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化秩序已经不存在,美国将面临一个全新的多极化世界。
对于中国而言,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多极化的世界,首先会反映在亚洲。一个多极化的亚洲,主要是在当前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东亚-南亚地带;当然,澳大利亚也是一个多极化亚洲的重要参与者。
这样一个多极化的亚洲,对中国并非什么坏事。事实上,如果北京愿意制造出这样一个多极化的亚洲秩序,就可以分散美国对北京施压的压力,借助亚洲的多极化网络分解美国的敌意,从而获得一个更好的生存发展环境,而非你死我活的残酷的竞争态势。
亚洲的多极化,首先自然源自于美国的回归。亚洲现在处于世界政治的中心。美国的回归,尤其是对中国的竞争与敌意,必然加剧全球地缘政治重心向此区域倾斜。但正如笔者之前的文章所强调的,亚洲复杂的地缘政治局面,导致此间各方都有盘算,而不会出现明显的中美“二选一”局面。
所以,如果美国真如拜登所言,将更多依赖美国的盟友,亚洲的情况会让拜登意识到,现在与四年前会有多么的不同。就近些时间以来,亚洲在经济层面上有《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在军事安全层面,有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的逐步形成。参与这些机制的国家互有重叠。基于不同的利益组成不同的联盟,未来可能在科技、在供应链、在气候问题等不同议题上,结合成不同的联盟机制。
在这样多层次、不同网络结构下,互相制衡与依赖将会是保障不同国家利益的最佳形式,任何一方试图实现全方位的主导,将可能遭遇腹背受敌的情况。当然,对其中任何一方施压,也可能因这种结构而被分散。对于北京而言,这也是其避免独力应对美国竞争、敌对压力的方法。
不独亚洲如此,在经历冠状病毒疫情之后,全球的供应链必然出现去中心化的多区域中心结构。经贸往来架构上的变化,势必会带来利益关系的变化,逐渐影响到不同国家的政治关系。多中心或者说多极的世界结构,迟早会降临。
尽管拜登宣称要带领美国重返世界,但在特朗普依然拥有7400万多张支持选票的情况下,谁能保证再过四年后,特朗普或特朗普式的人不会卷土重来。世界,尤其是美国的盟友,不会想重蹈覆辙。
在特朗普任内,法国和德国主导下的欧盟就一直强调战略自主的重要性。即使特朗普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日本依然要完成《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的实现。当然,基于其他现实情况,欧盟会继续保持北约的存在,日本也会参与美国的印太战略。但其中的利益计算,却是再清楚不过了。
竞争激烈的亚洲会进入多极化的结构,日本、亚细安、澳大利亚以及印度等国家、组织,会成为中国之外重要的多极力量,尽管各自的实力有所不同,但在这样一个合纵连横的区域组织架构下,谁都可以扮演一定的角色。
其实,这不过是恢复过去传统亚洲的格局。尽管许多西方学者更愿意相信,中国主导下的朝贡体系,曾是长期主导亚洲秩序的一种机制,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可以更好地说明,现在的北京有试图恢复这种体系的冲击与欲望。如果仔细去研究一下历史,其实会发现所谓的朝贡体系,并未使中国真正处于支配地位。
中国在这样的秩序下时强时弱,即使是在最强盛的时期,诸如日本等离中国本土较远的国家,仍然会保持相当的独立性,也就更不要说中国国力并不强盛之时了。只是由于中国的疆域以及文明程度,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悬殊过大,所以才使得中国一直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但就实际的地缘政治结构来说,过去的亚洲与欧洲一样,都处于明显的多极化结构之下。
就此来说,美国主导的单极化秩序,是这个世界本来极不寻常的秩序结构。过去在不同区域出现不同的多极化区域秩序;现在全球的联系更为紧密,因此再度形成这样一个多极化的世界秩序,并不奇怪。
所以,无论是美国之于世界秩序,或是中国之于亚洲秩序,接受一个并非单极力量主导的秩序结构,并非是什么坏事。这样的结构是一个更为稳定和安全的结构,也才会是一种保持可持续发展与各国经济繁荣的重要机制。如果要避免冷战以及苏联崩溃后世界秩序的重演,迎接这样的结构或许就是较好的选择。
作者是北京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