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旭:“知华派” 式微令人担忧

时间:2020-12-23 16:2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早点  京腔新韵

美国著名学者、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前天去世的消息,让很多人感到突然。就在12月1日,他还越洋连线,参加北京香山论坛视频研讨会,就处于历史转折期的中美关系提出看法。

傅高义在发言时判断,美国当选总统拜登给中美关系带来新机会;他也主张,美国应承认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公平对待中国。

在中美矛盾激化的背景下,这番言论在北京看来非常客观、公道,也符合这名学者对中国的一贯态度。

傅高义生于1930年,曾是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现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1990年代担任过克林顿政府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东亚国家情报官。

他精通中文和日文,是极少数对中日两国社会有深刻研究的权威学者。因为撰写《邓小平时代》,傅高义被很多中国人熟知,也被北京视为能以“旁观者”视角,解读中国发展进程和社会变局的“中国通”。

虽是耄耋之年,傅高义这两年还是频繁发声,为进入十字路口的中美关系提供思考。

去年7月,100多名熟悉中国和亚洲事务的美国学者及外交、军事和商界人士发表“中国不是敌人”的公开信,傅高义是五名执笔人之一。今年4月,他再度和近百名美国前政要、专家学者,呼吁中美合作应对冠病带来的全球危机。今年7月,傅高义还在《华盛顿邮报》发文,呼吁特朗普政府不要把中国人推向反美民族主义。

这名美国学者的去世,在中国引起不小反应。中国官方给予他相当高的评价与肯定,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前天在例行记者会上,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形容傅高义,并称“我们将铭记他为推动中美关系所做的贡献。”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也在推特上表示哀悼,也形容傅高义是“杰出的中国学者”和“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毕生致力于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对两国友谊和关系作出重大贡献”。

在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不少曾经与傅高义有过接触的学者,过去两天也纷纷发文悼念,对这位德高望重的学者表达崇敬和哀思。哀悼的声音之外,一些中国学者也对以傅高义为代表的美国“知华派”式微,以及西方世界能以客观、务实和平和的态度看待中国的声音削弱,表达惋惜和沮丧。

中美关系僵持的这两年,在两国关系中能起到正能量作用的“知华派”在凋零,是一个客观现实。

美国传统的“知华派”大都年事已高,还活跃在一线的非常少,而美国中青代的中国问题学者中,更多倾向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待中国崛起,以及北京对外投射的影响力和对美国全球领导力的威胁。像傅高义那样真正了解中国,能在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性的深刻了解基础上,对中国做出分析和判断的人少之又少。

更重要的是,当对华强硬变成美国政商学界和美国社会的共识、成为一种新的政治正确后,“知华派”发出的声音正在被边缘化,对美国政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弱。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对中国的分析和判断,逐渐趋向令人担忧的单一化。

同样令人忧虑的是,由于中美关系急转直下,中国对美国的分析和判断,会不会也趋向单一化,赞同美国和理解美国的声音,在中国会不会也被边缘化?

中国官媒近来接二连三对“跪美”和“崇美”言论提出严厉批评,指“跪美”“崇美”者思想上患了“软骨病”,在斗争中甘当“投降派”,甚至用“数典忘祖、助纣为虐”等极富斗争色彩的词形容“跪美”“崇美”者。虽然中国主流的声音还不至于走到要和美国彻底对抗,这种批判如果走向极端,是否会形成另一种骄傲自大和不理性?

“知华”的声音在美国被压制,如果中国也出现这样的舆论氛围,并不是好势头。在美国对华敌视下,北京应该设法避免累积不必要的相互厌恶;两国如果要推进建设性对话,朝着竞争中有合作的关系发展,也需要清楚彼此的优缺点以及对方的顾虑和担忧。此外,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经济体,也有很多有优点,而中国要变成现代化国家,在很多领域需要向欧美国家学习,这些都离不开“亲美派”和“知美派”。

客观地说,中美关系的结构性矛盾不会因为多一把“知华”或“知美”的声音而消除,但两国如果无法从对方的立场看待中美关系,对撞恐怕会越来越激烈。正因如此,少一个傅高义这样同时了解美国与中国的学者,让人如此惋惜。

赞一下
(88)
72.1%
赞一下
(34)
27.9%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