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中国金融创新科技前景堪忧?

时间:2020-12-23 07:4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特稿:中国金融创新科技前景堪忧?

特稿

中国监管部门一个多月来接连收紧互联网金融监管,引起舆论对中国金融创新科技领域前景的担忧。但分析指出,中国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系列措施在短期内可能影响金融科技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但长期下来有助维持金融创新领域的稳定性。

中国在全球“反垄断”浪潮下,迎来一阵互联网金融“大地震”,多年来作为中国经济生力军的金融创新科技领域会否因此折翼?

中国监管部门一个多月来接连收紧互联网金融监管,引起舆论对中国金融创新科技领域前景的担忧。但分析指出,中国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系列措施在短期内可能影响金融科技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但长期下来有助维持金融创新领域的稳定性。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金融科技首席专家邓辛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强调,她与监管部门接触时,明显察觉他们对金融科技企业还是非常支持,对金融创新科技领域的发展仍抱持着“非常拥抱的态度”。

她强调,这段期间出台的金融监管措施是针对高杠杆型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并不是为了扼杀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由于蚂蚁集团上月暂缓上市的消息关注度较高,大家容易误以为后续出现的各种监管,都是针对蚂蚁这类金融科技巨头。但高杠杆金融产品可能引起巨大的经济泡沫,不论是哪家公司推出高杠杆金融产品,都会引来金融监管。

互金将进入强监管时代

邓辛举蚂蚁上月备受关注的联合贷款产品为例解释说,蚂蚁的数字风控短期来说做得非常好,坏账率只有1%左右,比一般银行的1.7%至2%来得低。但它是否足以经受整个长周期的考验仍是未知数,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凸显了其潜在风险。

中共中央政治局本月11日明确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重塑监管权威。在18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把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列为明年的重点任务,预示互联网金融将进入强监管时代。

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原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学院院长白士泮受访时提醒说,市场经济有自然的优胜劣汰规律,一些金融科技业者因提供受欢迎的服务而扩大市场份额,本身并非坏事。若政府粗暴直接地针对这些巨头,比如禁止他们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可能会导致海外投资者和舆论界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失去信心。

他认为,最理想的监管方式是采取实时的“在位”监管,监管者应透澈、及时地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可能出现的风险,事先防范可能发生的问题,防止出现一两家企霸占市场的情况,由此減少事后“粗暴式”的行政干预。

但白士泮研判,腾讯和蚂蚁的市场份额已经做大。在这样的情况下,监管机构则应该留意它们是否使用不良的经营手段,如操纵市场,针对同业,或者伤害消费者利益,一旦发现便应施予惩罚。同时,当局也应重新评估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着力培育其他业者。

互联网巨头反垄断措施
并非中国独有

中国、美国和欧盟近乎同步刮起科技业的反垄断风潮。美国政府在10月和本月分别向谷歌(Google)和面簿(Facebook)提出反垄断诉讼,欧盟也在本月15日出台《数字服务法》《数字市场法》,为互联网公司巨头制定更严格的规则。

邓辛认为,涉及互联网巨头的反垄断措施并非中国独有,这显示世界进入数码经济时代后,各国政府自然会作出反应。

她说:“在传统经济模式下,我们同样关注垄断的问题;在数字经济模式下,这种垄断可能造成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更严重。所以这个时候提出相关法规,对行业未来的发展作进一步的规范性指导是必要的。”

在美国,面簿可能面对被迫拆分的命运。白士泮认为,拆分企业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中国科技巨头会否走到被拆分这一步,目前还言之过早。

赞一下
(99)
75.6%
赞一下
(32)
24.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