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旭:民族之光沦为全民怨怼

时间:2020-12-16 07:2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早点  京腔新韵

杨丹旭

4.9元(人民币,下同,约1新元)一斤鸡翅、一毛钱一斤蔬菜、5.9元买20颗鸡蛋……从前在微信群里小打小闹的社区团购,在冠病疫情后因为线上购物需求大增,变得热火朝天。

过去半年,中国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战局,滴滴、美团、拼多多、阿里、京东等平台先后推出社区网购服务,团购买菜的价格便宜得让人大跌眼镜。

不过,经历过网约车、外卖、共享单车等互联网平台价格战的中国消费者,越来越精明,一边忙着薅羊毛,一边揭发起“互联网菜篮子”背后的阴谋。

有舆论担忧,揣着大量资本的互联网巨头进入社区团购后,靠着前期巨额补贴吸引流量;一旦消费者改变买菜的习惯,大量的小商小贩将被淘汰,形成垄断的大平台就控制定价权,涨不涨价平台说了算,消费者前期在补贴战中占到的便宜,全部得吐出来。

资本入场、重金补贴,互联网巨头开疆扩土的补贴模式似曾相似。有网民调侃:“从电商大战到外卖大战,从网约车到共享单车,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这轮对互联网巨头进军社区团购的口诛笔伐,由中国官媒打响了第一枪。

本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社区团购’争议背后,是对互联网巨头科技创新的更多期待”的评论文章,质疑互联网企业痴迷于急功近利、短期变现。

评论指出:“掌握着海量数据、先进算法的互联网巨头,理应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多担当、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为。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

超速成长的互联网行业,过去10年代表了中国最前沿的发展力量。中国官媒在两三年前,高调赞颂的“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其中三项与互联网经济密切相关。如今互联网巨头在中国却成了“过街老鼠”,很多人恨不得踩几脚,出一口恶气。

从民族之光到全民怨怼,互联网企业遭遇的舆论态度改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年埋下愤恨的集中爆发。百度虚假广告引发的魏则西之死、滴滴司机性侵杀人、ofo卷走消费者押金、互联网金融企业频频爆雷、平台大数据“杀熟”、双十一“套路”促销……中国互联网巨头的长成中,社会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很多人的利益也受到损害,包括许多因互联网经济冲击而失业的人。

也因如此,当富可敌国的互联网巨头为了和卖菜的小商小贩抢夺居民的菜篮子,拼得你死我活,中国舆论沸腾难息。

各种对互联网企业的负面情绪中,也不乏仇富的心理。爆发式发展的互联网行业,书写了绝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造富”神话。有媒体曾估算,蚂蚁集团上市成功后,平均每个员工的财富将超过4000万元,有58名企业高管身价将飙涨到上亿元。这场后来被叫停的上市计划,原本将造就成千上万个大富翁,堪称一场前所未有的造富运动,但这些人在中国毕竟只是少数。

在贫富差距严重的社会,这样的造富神话本身就足以引起大多数人怀疑、嫉妒、愤懑的复杂心理。当致富的法宝不是过人的智慧和超人的勤勉,甚至损伤了普通人的利益,自然就更加不得人心。11月初中国监管当局突然叫停蚂蚁上市,有舆论还因此拍手称快。

客观地说,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确实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中不乏便利和实惠。从资本的角度,对利益的追逐,甚至是不顾吃相,也是资本的天性,而在一个自由和法治的市场中,应该奉行法无禁止即可行。

造成今天中国互联网经济种种问题和争议,最根本还在于互联网行业超速发展,相应的政府监管、行业规则尚未跟上脚步。中央政治局上周五史无前例地亮剑,发出“要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明确信号,接下来预计会有更多监管措施出台。相关的监管,未来也会面对得在填补监管漏洞、预防行业野蛮发展和破除新型垄断,以及防止监管扼杀创新和市场自由之间,求取微妙的平衡。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很难摆脱“欲取其利,必承其弊”的现实,毕竟对创新的事前监管并不容易。中国的互联网经济领先全球,正面的经验和反面的教训都可以成为借鉴,在互联网经济带来的变革中,中国能否找到破除弊端的招法,在互联网经济监管上先行探路,也备受外界的瞩目。

赞一下
(122)
93.1%
赞一下
(9)
6.9%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