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产军用运输直升机的工艺近年扶摇直上,直-8G、直-8L、直-20等型号的中、大型运输直升机相继服役并进入量产阶段。但有报道指出,中国日前大规模采购俄制直升机以应对台海和中印的紧张局势,这不禁令人纳闷:既有日渐成熟的直升机“国家队”,中国为何仍然需要借助俄罗斯的技术?
综合美国之音,搜狐号“佐罗军事”、新浪军事等报道,分析认为,这背后原因,或是中国国产军用直升机在特定环境下仍然有一些短板,并且在短时间内无法补齐;其次是国产直升机产量有限,无法满足中国军队的紧急扩充需求,因此需先购买俄罗斯的直升机一解燃眉之急。综合分析,似乎前者的因素更大。
俄罗斯国有军工企业——俄罗斯技术集团10月下旬发表的年度报告显示,中国去年与俄罗斯签署合同,总共采购了121架运输和攻击运输直升机,交易总金额预计超过20亿美元(26.88亿新元),这是近年来俄罗斯与中国最大的一笔军火交易。
中国购买的这121架直升机当中,大部分为米-171系列,而中国从2014年开始便没有再向俄罗斯购买该系列直升机。此次时隔多年再度采购,格外引人瞩目,原因综合分析如下:
首先,中国自1990年开始就从苏/俄引进米-17/米-171直升机,引进批次多、数量多、型号繁杂。到了2014年,中国已经购入300多架米-17/米-171系列运输直升机。眼下,部分米-17/米-171直升机因为引进时间早,加上使用强度大,所剩寿命无几,如今急需新的装备来替换。
另一方面,虽说近年中国国产运输直升机发展如火如荼,但这些国产型号都不是最佳的继任者。直-8G吨位更大,更加现代化,各方面性能都不错。从吨位、运输能力上看,它似乎可以接替米-171系列,可惜它机舱太窄,无法运输米-171系列经常负责运载的“山猫”系列突击车辆。
直-8L宽体直升机倒是专门针对这个缺点进行改进,但现阶段它的量产数量有限,其在飞行速度等性能指标上似乎也比不上米-171。
更关键的是,上述这两款运输直升机的防护自卫能力均较低,机载自卫系统配置较初级,而米-171执行的任务属于突击运输的范畴,往往需要面对敌人较强大的防空火力,其继任者也应该有较强机动性和生存能力。
今年以来多次曝光的直-20通用直升机似乎是米-171的最佳潜在继任者。论机动性,直-20完全不落下风,论自卫能力、生存能力,直-20还要更胜一筹。但直-20目前仍也无法全面完成米-171的任务。
直-20取消后舱门、低尾梁、后三点的设计布局,和米-171这种设有尾门、高尾梁、前三点的设计布局完全不同。类似美国“黑鹰”直升机式的设计布局,令直-20拥有更强的稳定性和生存能力,但同时使它无法在机舱内搭载车辆、大件作战物资,采用吊挂方式又会影响飞行性能,因此,对于现在装备米-171的部队来说,直-20好是好,但有些传统任务无法完成。
反观俄罗斯的直升机,即将交付中国的米-171-SH运输直升机就是米-171系列最新改进型号之一,该机无论在飞行性能、生存能力乃至火力打击能力,都较以往型号有进一步的提升。除此之外,米-171-SH运输直升机已经非常成熟,量产早已经步入正轨,交付速度可以压缩到最短,价格又非常便宜实惠。
综上所述,虽然中国国产军用运输直升机日趋成熟,但眼下中印边境与台海局势紧张,以实惠的价格直接从俄罗斯购买性能更全面的直升机显然是更务实之举。
在11月18日颁发的中国航空航天月桂奖中,直-20设计师邓景辉和团队获得一项技术先锋奖。团队花费20年时间,屡上高原极寒之地,最终攻克直升机旋翼防除冰技术,让直-20拥有全疆域、全天候作战的能力。由此可见, 中国国产直升机的研发与革新,是仍在同步进行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