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美金融脱钩将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时间:2020-11-12 11:3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专家认为,中美两国脱钩的几率很低,中国渴望加强与世界联系,除却美元体系别无选择;美国若打击中资银行,也将砸到本国的金融部门和企业。

据彭博社报道,该媒体的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舒畅撰文称,“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中国这句老话对中美金融关系的前景或可解析一二。两国在贸易、科技和地缘政治方面的对抗可能波及到金融体系,美国正在考虑制裁中资银行、中国正在思忖抛售美债的可能性。

不过舒畅认为,两国气氛或许很紧张,但两国脱钩的几率很低。中国渴望加强与世界联系,除却美元体系别无选择。美国若打击中资银行,也将砸到本国的金融部门和企业。

中国拥有1万亿美元(1.35万亿新元)的美国国债,占外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额的15%,是一个特别强大的纽带。美国决策者和市场长期以来一直担心一个“末日”景象,害怕双边关系崩溃导致中国大举抛售美国国债。这可能引发借贷成本急剧上升,并使全球市场陷入混乱。

正是由于中国如此之大、如此孤立,其金融开放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增长机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数量迅速增长,说明了这一潜力。2005年,有36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总市值2600亿美元,仅占美国市场总市值的1%多一点。如今,有600家中国公司在美上市,市值5.9万亿美元,占美国市场的8.7%。在美上市中资股市值2017年超过在美上市日资公司。

舒畅写道,首先,中国庞大的贸易流依赖美元支付体系。虽然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有所进展,在2019年,其38%的跨境交易以人民币计价,但这个进展已经放缓。近年来,支付和外汇储备的人民币占比增速已经低于2010年至2015年。如果没有更多的金融开放(这本身就需要与美国保持关系),人民币就不可能真正成为美元的可行替代。

其次,中国的改革计划要求加强与全球金融市场的交往。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总结金融改革的“三驾马车”: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开放。加在一起,这三个变革将使中国从原始的、国家控制的金融体系转变为现代的、基于市场的金融体系,这是长期增长雄心的关键基础。金融脱钩将杀死其中一匹马,可能导致翻车。

舒畅认为,限制中国获得美元贸易融资,将打击全球贸易,伤害美国公司和消费者。美国金融公司将失去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而华尔街长期以来一直渴望在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获得立足点。美国更依赖中国的储蓄,而不是相反,尤其是通过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相反,中国的高储蓄率意味着它不那么需要美国资金。

文章写道,深度互联的全球金融体系意味着,打击中国或香港的一家大银行可能会产生系统性后果。例如,中国的几大银行比雷曼兄弟2008年倒闭时的规模大多了。封锁中国会强烈刺激中国(和其他国家)寻找美元体系的替代,从长远来看,将侵蚀美国的金融主导地位。

另外,专家认为,中国与全球的金融联系这十年来有所加强,但与美国相比仍然很小,也不匹配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在全球贸易的足迹。除外汇储备外,中国在全球金融往来中的角色很有限。中国私人部门与国际的联系,包括直接投资、投资组合以及银行贷款等,在2018年时仅占全球总额的2%至3%,远远低于美国。就投资组合而言,中国也落后于经济规模比其小、但金融体系更发达且资本账户开放的日本。

中国的金融地位也低于其经济规模地位。美国和日本的投资组合进出总额均超过各自经济规模,甚至韩国的投资组合流也占到GDP的60%左右,远远高于中国的11%。中国在外商直接投资和银行贷款方面也不及他们。

美国是中国最大的金融伙伴,无人可望其项背。2018年,双边证券投资组合总流量约占中国全球总量的30%。双边外国直接投资约占中国全球总量的14%。因为贸易紧张,该数字已经低于10年前的近20%。从美国的角度来看,与中国的金融联系在总量中占比较小。中国相关外国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银行贷款流量仅占美国总额的2%至3%。

舒畅认为,金融脱钩带来的严重分裂可能导致美国对中国和香港的银行实施制裁,禁止美国公司与它们开展业务,迫使中国公司从美国退市,并禁止美国对华投资。对于中国而言,核选择将是抛售美国国债。对于美国的对华鹰派人士来说,运用在全球金融中的影响力来遏制中国崛起,被认为是一种现实的选择。脱钩给中国带来的问题可能比美国更多,但也会给美国带来代价。

赞一下
(8)
47.1%
赞一下
(9)
52.9%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