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说:“科技推进的粮食产量增长正在进入平台期,人口快速增加和工业化导致的耕地减少等原因,正在威胁着全球粮食安全。”
据新京报报道,陈温福在9月26日举行的全国马铃薯大会主题报告会议中说,除了疫情影响之外,全球粮食生产还面临着诸多普遍性的问题,“比如科技进步正在将粮食增产推向极限,早在2013年,就有美国学者表示,全球粮食作物产量已趋于稳定,增产潜力可能已达到极限。在我国亦是如此,改革开放前,平均增速为3.4公斤每亩,改革开放的前20年,平均增速为6.6公斤每亩,最近20年,增速又回到了3.4公斤每亩” 。
今年7月,世界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缺粮人口将增加1.3亿,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
粮食增产与人口增加之间的关系也正在改变,陈温福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粮食增产的速度第一次超过人口增长的速度。但到了1986年,人口增长速度又超过了粮食增产的速度。我国人口众多,同时,人口的世代更替水平已经低于世界平均值,开始向老龄化社会迈进,在未来同样存在粮食生产的压力”。
多年来,中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中国粮食白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粮食连续15年丰收。但同时,也一直有专家学者呼吁,粮食生产并非高枕无忧。
陈温福说:“人对粮食的需求是刚性的,特别在今天,更要重视粮食安全的管控,我们现在还有很多影响粮食安全管控的不利因素,比如耕地资源的约束,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为20.35亿亩,但适宜于稳定利用的只有18亿亩,人均只有1.3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生产压力仍旧很大。”
过去数十年粮食产量持续增加,同时也给土地带来了沉重的压力,陈温福说,“土地质量的约束,也是不利条件之一。如土地退化,东北的黑土地退化严重,南方的红土地,耕层也在酸化,三北地区水土流失、沙化严重。还有土壤污染的问题,白色污染、重金属污染仍待进一步治理。设施农业的连作也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对于如何更长久地保障中国粮食安全,陈温福说,“首先,管理好我们的耕地,藏粮于地,到2022年,我们国家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把这10亿亩高标准农田真正建好、管理好,就能确保每年5亿吨粮食的生产,实现永久的粮食安全。第二,利用好有限的淡水资源,建设更完善的农田水利工程,尤其是东北粮仓的农田水利工程。第三,合理利用好国外的资源,以企业的形式走出去、生产出、拿进来。第四,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真正实现藏粮于技。第五,杜绝浪费,让所有的粮食都真正发挥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