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全国政协常委李稻葵回应《联合早报》询问时澄清,《南早》报道的是依据中国网媒“经济学家圈”对他做的一篇访问,但后者曲解了他的意思,并已撤下报道。
杨丹旭 北京特派员
中国是否该把原料药当做报复美国的战略武器最近成为话题,有媒体引述中国知名经济学者提出,北京可限制药品出口以反制美国打压华为,但也有学者质疑该建议“不道德”,且会给中美对峙火上浇油。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出口国,冠病疫情暴露美国在药品方面对中国的依赖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民主党候选人拜登都曾宣示要解决这个问题,包括将重要的医药生产迁回美国。
香港《南华早报》本月26日报道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全国政协常委李稻葵近日指出,美国原料药高度依赖中国出口,从维生素到抗生素,90%以上的原材料是中国生产,美国短期内无法生产。
在一段中国网站上还能找到文章里,引述李稻葵这样说:“我们绝对不率先这么干,但是你如果率先耍赖,你胆敢在芯片上跟我耍赖的话,我们也有反制措施。”有英语媒体也转发了相关内容。
网站文章语气和李稻葵风格不太一致
不过,上述谈话的语气和李稻葵一贯的谈吐风格不太一致。李稻葵昨天通过短信回应《联合早报》询问时则澄清,《南早》报道的依据中国网媒“经济学家圈”对他做的一篇访问,但后者曲解了他的意思,并已撤下报道。
他强调,他受访时所说的是,中美深度联系、相互依存,两国经济不应该脱钩,也不会脱钩,任何分歧都应通过谈判解决。
美国近期持续加大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围堵力度,白宫8月17日宣布进一步压缩华为取得芯片渠道,并把另38家华为关联企业列入制裁实体名单。
在中美去年大打贸易战时,中国是否会打“稀土牌”就引发热议。随着近期美国持续加大对华施压,认为中国应该以限制原料药出口作为反制,对美国打“药品牌”的话语,几个月前就开始在中国与西方网络中浮现。 对此,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前天在《南早》撰文反驳,限制药品出口反制美国对华芯片制裁,显然是“错误、危险且应该受到谴责的”。
他在文中写道,药物生产和贸易的意义是治疗疾病和改善健康,禁止外国民众获取药品,等于对病患或潜在病患的健康构成直接攻击。此外,限制医疗产品出口“几乎肯定”会导致在华外国药企减少或迁移生产活动,并显著影响中美药品质量监管机构长期合作。
查道炯接受本报采访时进一步指出,“在国际关系策略中,明确拿药物作为外交武器是没有先例的”,即便是美国对古巴和伊朗的制裁,也只是限制军队医药采购,是精准打击武装力量,而非针对所有人民。
他补充:“拿药品原材料作为一张牌,那是不加选择(indiscriminate)……有没有手机和5G跟有没有药吃,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事情。”
据《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制药公司提供90%以上的美国抗生素、维生素C、布洛芬和氢化可的松,以及70%的对乙酰氨基酚和40%至45%的血液稀释剂肝素。
有分析认为,媒体对“药瓶子在中国手里”的形容过于夸大,若中国真以原料药出口作为威胁,美国也可以牙还牙,禁止出口中国高度依赖的专利药品,譬如抗癌药物等,因此中国打“药品牌”的可能性不大。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波受访时也指出,原料药并没有太高技术壁垒,在中国生产主要是因为中国有较好的化工产业,而且对破坏环境的容忍度较高。
他认为,限制原料药出口将在美国激起更大反华声浪。“除非双方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冷战,甚至要往热战方向发展,(中国)才会这么做,否则药品上的制裁将是火上添油。”
但陈波不讳言,关于原料药出口限制的讨论再度敲响警钟,显示一旦两国脱钩,中美都会遭受伤害,“理性的人应该是思考如何降温,而不是随着特朗普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