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历来最大毕业季 择业心态受考验

时间:2020-07-24 07:2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孟丹丹 北京报道

陈雪(21岁)是中国安徽省一所卫生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她学的是当前中国就业市场上热门的护理专业,又是省级、校级等护理技能大赛奖项得主,陈雪万万没有料想到的,自己本月一毕业就面临失业。

陈雪告诉《联合早报》,疫情前应许面试的三家公立医院至今都没有任何消息,有两家民营医院答应“可以先上岗”,但条件是只能做分诊台护士或志愿者,月薪1000元(人民币,下同,198新元)。薪水微薄以及无法成为更有技术含量的临床护士,让她决定暂时放弃工作机会。

2020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攀新高,达到874万,比去年增加40万,史上规模最大的毕业季遭遇全球仍不见底的冠病疫情,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近日被中国媒体广泛报道的案例是,珠三角知名高校华南理工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院今年就业率几近腰斩,本科生就业率仅为35.17%,研究生就业率为48.53%。

这所大学的窘况并非个案,中国几乎所有大小招聘平台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都显示,虽然全国疫情得到控制,整体招聘形势并未因此明显好转。据Boss直聘《2020应届生春招趋势报告》显示,能够吸纳较多高校毕业生的服务业和贸易业需求降四成,金融行业较2019年同期降幅超一半。

陈雪所就读的卫生学院冯姓教师受访时说,去年该院护理专业毛就业率达90%以上,目前仅为50%左右,其中非对口就业受疫情冲击明显,拉低了整体就业率。他说:“往年有三成左右毕业生改行卖车,做房屋中介等,今年受疫情影响,这些机会几乎都没有了。”

就业是中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数量庞大的高校毕业生更是就业问题的核心与关键。为了不让数百万高校毕业生因大规模待业、失业成为危害社会稳定的社会闲散人员,中国政府频频出招,一方面煞费苦心地改善就业环境,另一方面也试图改变毕业生的择业观。

今年2月,中国政府就提出,政府部门公务员和国有企业应适当增加招聘规模,同时也鼓励大学生入伍当兵,或去城乡基层工作以及给予招录大学生的企业力度不小的补贴。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毕业生并非缺少工作机会,他们之所以没有就业,主要因为岗位条件待遇未能达到预期。

北京一所985高校的陆姓毕业生受访时表示,有三家雇主都希望他尽快入职,但他并不愿将就,理由是“第一份工作,还是希望进大公司,而且学有所用”。此外,待遇低于“市场行情”,“没有周末,工作时间长”也是他迟迟不作选择的原因。

高校扩招研究生人数达341万创新高

为减轻就业压力,中国当局也鼓励高校扩招研究生。2020年考研人数创历史新高至341万,根据扩招新政,约有100万毕业生可继续读研。

不过,中国人民大学人事劳动学院副教授刘尔铎受访时,对延缓就业造成高学历毕业生过剩表示担忧。在他看来,高学历毕业生待业、失业会对社会冲击更大,就业更难解决。他说:“让硕士生、博士生去干高中生、大学生的事,他们宁可在家待着;但如果高中生当工人,心理抵触较少。”

网红快递员电子竞技等列为正经职业成召才对象

为改变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中国政府部门近日将开网店、做公众号以及电子竞技等社会认同度不高的职业列为正经职业,纳入就业统计范围。

一些地方政府也纷纷对快递,直播等新兴行业的佼佼者进行奖励,试图以此引导高学历毕业生摒弃对新职业岗位的偏见。这其中的突出例子包括,直播网红李佳琦被列为特殊人才引进落户上海,90后快递员李庆恒也于近日被认定为高层次人才,落户杭州。

刚刚结束的2020年中国高考,报名人数达1071万,再创历史新高。在出国留学前景不确定以及经济下行压力将长期存在、僧多粥少的背景下,要破解就业难题并非易事。高校毕业在求学路上一路过关斩将拿到毕业证,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一定的想象,他们能否调整择业心态,适应新的现实?政府在拓宽就业渠道的同时,是否也能为高校毕业生们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这将决定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能否从容走向社会,也左右社会能否稳定渡过疫情后的经济难关。

赞一下
(13)
86.7%
赞一下
(2)
13.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