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本周抗疫特别国债成功发行,中国7月底前将完成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约1975亿新元)特别国债发行任务,地方正式启动了特别国债申报项目,积极争取这笔万亿级“救命”资金。
据“第一财经”获得的某省抗疫特别国债申报通知显示,申报项目分为基础设施建设(下称基建)项目和抗疫相关支出两大类。
一位地方财政人士透露,“根据上面要求,1万亿元中,用于基建项目额度是7000亿元,需要一定收益,这笔资金允许做项目资本金。用于抗疫相关支出额度是3000亿元。”
这符合今年中央预算报告中对特别国债偿本付息的要求。今年中央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利息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但本金偿还中,中央只承担3000亿元,另外7000亿元由地方偿还本金。
上述通知要求,特别国债投资的基建项目必须要一定资产收益保障,具体范围比较广泛,其中突出了跟疫情相关的基建设施。
具体范围包括: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粮食能源安全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产业链改造升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污水垃圾处理等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市政设施、重大区域规划相关基建、水利、农业、林业、县城建设等基建。
除了支持范围,为了聚焦重大项目以及尽快让项目落地见效,该省要求申报基建项目需已纳入国家和省重大项目库,项目收益率原则上不低于60%,项目具备实施条件,原则上申请的资金在年底前使用完毕。
一位市场人士表示,另一个省份要求抗疫特别国债申报的基建项目,项目收益率原则上不低于70%。
特别国债投资的抗疫相关支出项目,主要聚焦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免企业房租、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落实援企稳岗政策以及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等。这笔资金也要求在年底前使用完毕。
上述财政人士表示,目前地方获得的特别国债资金,允许在20%比例内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
此前财政部预算司司长李敬辉公开表示,抗疫特别国债资金主要用于有一定资产收益保障的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的相关支出,包括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财政贴息、减免租金补贴等。不过各地可以在分配的额度内按照一定比例预留机动资金,解决基层特殊困难的急需资金需求。
抗疫特别国债是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由中央统一发行的特殊国债。不同于普通国债,抗疫特别国债不计入财政赤字,但仍然纳入国债余额限额。这次抗疫特别国债明确将筹资全部转给地方,主要用于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
6月18日,财政部成功发行了500亿元5年期和500亿元7年期抗疫特别国债,票面利率分别为2.41%和2.71%,均较前5个交易日二级市场平均收益率低13个基点,投资者认购积极踊跃。6月23日,财政部还将发行700亿元10年期特别国债。
财政部国库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抗疫特别国债将从6月中旬开始发行,7月底前发行完毕。为保障抗疫特别国债平稳顺利发行,财政部将充分考虑现有市场承受能力,按照大体均衡的原则,尽可能平滑各周发行量,稳定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