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难”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
本刊记者/苏杰德
发于2020.6.15总第951期《中国新闻周刊》
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再次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
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意见》提出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将“修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改革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住房公积金制度要改革,而不是废除,这为近段时间火爆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废之争按下了暂停键。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建设,而不是简单取消了事。”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居民住房条件改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对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也研究得非常充分,“近期相关讨论中的许多观点,七年前大家就在研究,而且有许多还是科学的定量研究。”
伴随一路争议,住房公积金累计缴存金额也从最初的百亿元扩张到万亿元、十万亿元。“蛋糕”越来越大,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改革方案提过很多版本,为何迟迟没有明显推动?
“每个方案可能让80%的人满意,但是另外20%的人不买账,事情很难办,改革就卡在这里。”上海交通大学住房和城乡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陈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问题拖得越久,改革难度越大。
如何让城市新市民受益?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撰文称,建立公积金制度以来,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3335万笔(含2套2次以上贷款),合计大约有5500万人受益,在1.44亿实缴职工中,38%的人成为住房贷款人。
不过,一位不愿具名的学者对于每年公布的住房公积金的信息颇有微词,认为数据掩盖了“劫贫济富”问题。
他认为,2018年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数据显示,中低收入贷款金额占比94.86%,高收入则为5.14%。住房公积金报告规定,高收入是指收入高于上年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三倍以上,低收入者则是在一倍以下。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者贷款分别多少,报告并没有给出明确数据。在上述学者看来,以平均收入为划分依据,难以看到住房公积金利用效率的全貌。
“需求群体错配,目前缴存住房公积金的,主要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及国企员工,这些职工多数已解决住房问题。而需要解决住房问题的私企职工、年轻职工和农民工等群体,很多都没有纳入制度覆盖范围。”住建部原副部长刘志峰在一次会议上提到。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汪利娜看来,当下真正住房短缺的人是城市新市民——刚就业的年轻人,以及在城市间流动的农民工。这笔庞大的专项住房储蓄资金,对解决未来城市化中城市新市民的住房问题仍至关重要,住房公积金业务应从单一的发放个贷向租赁住房和保障房建设转变。
上世纪末,城镇居民面临无钱无房难题,住房公积金制度应运而生。类似的场景,今天发生在城市新市民身上。时任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公积金监管司司长张其光在2015年撰文称,住建部调查,进城农村人口在城镇购房比例不到1%,绝大部分居住在棚户区、城中村和建筑工地,居住条件恶劣。
“很多新进城的农民,只要愿意而且有稳定的工作,个人也可以交纳公积金。”汪利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公积金管理部门也接受了这个建议。但是,在实际推行中,住房公积金制度却仍难以将进城农民等群体覆盖。
张其光认为,这个群体规模巨大,仅靠财政投入难以支撑,需要农民工、就业单位和国家“三家抬”:将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个人缴存一部分,单位补助一部分,国家支持一部分,积累在城镇购房首期付款,再由国家住房银行提供低息贷款,后续还款用住房公积金支付。
着力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金融服务必不可少。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俏、张峥认为,要支持租赁住房,给予供给端金融服务,提供更多的优质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具体模式可以包括,为新建租赁住房建设提供资金;为资产更新提供资金,盘活存量资产;为培育优质的租赁住房运营管理企业提供资金;应用私募地产引导基金、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金融方式,形成良性的投融资闭环。
此外,住房公积金账户沉淀资金越来越多,如何让账面上的钱保值增值也成为焦点。郑秉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款利息太低,“10年前10万块钱能买一套房子,活期存款存到30年,现在你能买得出来么?不应该有这种低利率,老百姓的钱放在那是在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