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数据,显示5月份PMI为50.6,比上月50.8回落0.2个百分点,低于路透社预估的51.0。
王纬温 报道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第三个月出现扩张,但外需低迷导致5月份的扩张放缓,逊于市场预期。受访专家说,中美矛盾加剧之际,外需对疫后复苏中的中国经济是最大不确定性因素,真正的外贸冲击可能将在第三季度显现。
中国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数据,显示5月份PMI为50.6,比上月50.8回落0.2个百分点,低于路透社预估的51.0。PMI是衡量行业前景的先行指标,高于50显示行业处于扩张,低于50则显示陷入萎缩。
中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连续第五个月萎缩
中国继续推进复工复产之际,中国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透露,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企业中,81.2%的企业已达正常生产水平的八成以上。
但赵庆河也说,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国外市场需求持续萎缩。在冠病疫情重创全球需求下,中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连续第五个月萎缩,拖累中国经济复苏步伐。
官方数据显示,5月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持续萎缩,分别为35.3和45.3,虽较上月分别回升1.8和1.4个百分点,但仍双双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分析,从PMI分项指标看,需求类指数的绝对水平明显低于生产类,表明需求不足及其对生产的制约凸显。他指出,从5月份企业反映的情况看,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超过50%,在各类问题中占比最高。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对疫后复苏的中国经济而言,外需是今年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普遍预期二季度、三季度可能是外需集中疲弱的时间段,真正的冲击和挑战可能还没完全到来。”
对于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远低于50点荣枯线,王军说,这反映外需“显然是不可指望的。”他指出,目前美国疫情尚未完全受控,近期国内并出现暴动,加上中美关系全面恶化等,都会继续困扰中国外需。
王军说,中国已通过转移至亚洲市场调整外需结构,降低欧美市场的重要性,缓解对冲外部压力;中国在全球乱局中也将更依靠内需稳定今年经济增长和就业市场。
中国工厂5月份出现复工复产以来首次人员减少的情况。5月份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9.4,非制造从业人员指数为48.5,分别较上月下跌0.8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表明企业用工景气度低于上月,且就业收缩范围广泛。
王军说,疫后经济恢复并不均衡,很多中低端产业特别是外贸相关产业的中小微企业,因背负巨大资金压力而面临倒闭,也让中国面临保就业的压力。但随着中国政府在中国两会期间端出近7万亿人民币(1.4万亿新元)的财政纾困配套,以及政府主导基建项目的开工建设,就业市场料将企稳。
官方昨天发布的数据也显示,中国5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6,高于上月0.4个百分点,意味着行业企业和消费者信心可能正逐渐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