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会2020
陈婧 报道
中国总理李克强说,中国财政刺激政策不会搞大水漫灌,而是要“放水养鱼”并避免“浑水摸鱼”。他也强调,中国还留有政策空间应对形势变化,可及时出台新政策保障经济稳定运行。
分析指出,中国采取谨慎适度的财政政策,不仅是为疫情带来的变数储备弹药,也为了避免2008年应对金融危机出台“4万亿配套”的类似后遗症再现。
李克强昨天在全国两会(人大、政协年会)闭幕后举行的中外记者会上指出,今年的规模性政策有力度且有针对性,注重稳就业、保民生,激发市场活力。他说,既要确保当前经济稳定前行,也要避免起脚过重,“扬起尘土迷了后人的路”。
面对全球冠病疫情和经贸形势的不确定因素,中国今年打破数十年来的惯例,不为全年经济设定增长目标。李克强说,在世界经济受冠病疫情严重冲击、可能萎缩3%甚至更多的大环境下,不设定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量化指标是“实事求是的”。不过,政府提出保居民就业、基本民生、市场主体等“六保”目标任务,和GDP增长也有直接关系。他估计,如果实现“六保”任务,特别是前述“三保”,今年中国经济就能实现正增长。
在各国政府纷纷倾囊救市之际,中国上周宣布的财政刺激配套,仅拨出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1984亿新元)额外赤字、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和1.6万亿元新增地方专项债券额度,规模远小于外界预期。
李克强指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即“放水养鱼”。“没有足够的水,鱼是活不了的。但是如果泛滥了,就会形成泡沫,就会有人从中套利,鱼也养不成,还会有人浑水摸鱼。所以我们采取的措施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要摸准脉下准药。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都要走新路。”
近两小时的记者会上,多道问题与经济纾困措施相关。李克强说,面对疫情带来的前所未有冲击,中国不可能“轻车走熟路”,只能是“大车行难路”,因此要注重政策创新。他说,本次的规模性政策叫作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注重的是稳就业、保民生,主要不是依赖基建项目,而是用约七成资金支撑居民收入,以此促进消费、带动市场,“是一条市场化改革的路子。”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波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中国2008年应对金融危机时出台的4万亿元刺激配套,虽然带动隔年GDP大幅反弹,但也留下产能过剩和负债率上升等诸多后遗症,成为李克强上任以来一直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中国今年不设经济增长目标,政府也不必为了实现目标而被迫搞大水漫灌。
陈波指出,今年美国财政赤字率是14%以上,素来以财政严谨闻名的德国赤字率也达到7.25%,而中国目前的赤字率仅为3.6%。官方将赤字率定在3.6%以上,就是为日后可能出现的中美经济摩擦和秋冬季疫情复发储备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