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与复工间精细平衡 在华企业如何实现零感染?

时间:2020-05-18 11: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生产制造业机器核心零部件的日资企业SMC(中国)在2­月初疫情笼罩中国时就复工复产,生产运作在一个月内全面恢复疫前水平,近7000名员工至今“零感染”,最大秘诀是把握住一个关键:全力把病毒挡在工厂之外。

北京经济开发区制造企业SMC(中国)的车间里,员工低头快速装配气动元件,除了人人戴口罩和保持一米以上距离,车间运作和冠病疫情前几乎没有两样。

这家为制造业机器设备提供核心零部件的日资企业,早在2­月初疫情笼罩中国时就复工复产,生产运作在一个月内全面恢复疫前水平。至今,公司近7000名员工“零感染”,最大的秘诀是把握住一个关键:全力把病毒挡在工厂之外。

公司总经理马清海日前受访时回忆,1月底冠病疫情蔓延,大量企业转做口罩和呼吸机,SMC(中国)生产的口罩机和呼吸机核心配件需求骤升,工厂开工十万火急。

然而,数千名员工从中国各地返回北京的工厂上班,只要有一名受感染者成为漏网之鱼,后果不堪设想。  

守住外围防线,绝不让病毒有机可乘,是SMC(中国)的防疫核心。马清海说:“公司是熟悉的群体和环境,只要把入口卡住,就不会相互传染,这是最关键的。”

然而,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人员在车间、员工宿舍长时间聚集,如何预防工厂和宿舍变成疫情扩散的温床?这个巨大风险隐患至今在许多地方已然暴露。在过去三个月里,这也是中国当局和企业面对的棘手问题。

以手机应用监督各地休假员工健康

SMC(中国)可以视为企业成功平衡防疫和恢复生产需要的典型。复产前,公司就推出了手机应用,要求还在各地休假的员工每天两次申报体温和身体状况,确保返工人员健康。

马清海告诉《联合早报》,复工复产初期,防疫的重点是确保员工宿舍不出现感染。他说:“几千名员工从全国各地回来,住在公司的宿舍,如果有一个人感染病毒,就会影响整个公司的防疫。”

为此,公司安排每名返北京员工单独隔离,满14天后才搬到两人或三人一间的宿舍,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恢复生产后,公司制造部门每天都得提交防疫日志,详细记录当天体温检测、现场消毒、口罩和手套等防护用品发放、食堂就餐等情况,并拍照记录备案。日志也记录每天各项防控工作的责任人,以及防控遇到的问题。

2月3日恢复生产以来,公司为大量抗疫设备生产线提供配件支持,包括为超过500家企业的口罩机生产线,以及数十家呼吸机厂家的生产线供应核心零部件。

中国官方对申请复工的企业实施严格的防疫规定,包括每天须为员工准备至少一个口罩,每天测量员工体温、对工厂进行消毒等。一些企业自身也高度警惕,严阵以待,在防疫上投入超乎想象的资源,甚至采取比官方规定更严格的防疫措施。

瑞萨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滨田裕之受访时介绍,为了防止病毒“入侵”,该公司一度实施封闭管理,规定工人不能随意离开生产基地。公司每天向员工供应三餐,并安排专人帮员工采购物品,这个做法一直延续到4月底。

在中国,这些看似不近人情的防控措施并未遇到阻碍,缘于公司积极的宣导和员工本身对疫情的焦虑。

严格周全防疫措施 有助复工员工克服恐惧

滨田裕之说:“复工初期,公司遇到的一个挑战其实是帮复工的员工克服心理恐惧。周全和严格的防疫措施,反而能让员工更安心……大家知道这些严格的规定是为他们的健康着想。”

这家公司在北京有600多名车间工人,超过九成住在生产基地的宿舍。2月10日复工前,超过一半员工在外地休假,公司派专车到外地接回员工;搭乘公共交通返回的员工,则被要求返北京后在公司的隔离宿舍单独隔离14天。

(记者是《联合早报》北京特派员)

赞一下
(6)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