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未问世先竞争 冠病疫苗加了政治味(2)

时间:2020-05-10 08:3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疫苗批量生产和运输条件严苛

即使疫苗在实验室里被证明安全和有效,也不意味大功告成,后期批量生产和运输所面对的挑战同样不容小觑。

王秀华说:“实验室里研发出来的疫苗,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批量生产,又或者生产成本高昂到无法这么做。”

据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估计,要生产数亿剂单种疫苗,拥有现成生产设施和训练有素员工的企业得耗费5000万美元(7000万新元),而从零开始的企业可能得花7亿美元左右;如果疫苗须要搭建新的技术平台,成本可能会更高;而每种疫苗的临床开发成本至少需要5亿美元。

在疫苗储存和运输方面,常见的疫苗须在4摄氏度的条件下储藏,也就是一般冰箱温度,储存和运输相对简单,但并非所有疫苗都如此。

盖茨基金创始人比尔·盖茨早前在一篇博文中以RNA疫苗为例说,这类疫苗的储存条件可能低至零下80摄氏度,这将给疫苗运输带来挑战。

RNA疫苗的原理是向人体提供产生抗体所需的遗传密码以实现免疫,这也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一类冠病疫苗。

不排除疫苗研发无果而终

科学界也不排除,冠病疫苗的研发可能无果而终。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严景华,近日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一场吹风会上直言,爱之病、兹卡(Zika)等很多传染病,始终都没有研发出疫苗。

“冠病疫苗研发的结果会怎么样,有没有保护作用,能不能最终上市,实际上是每一个做疫苗的人最担心的问题。即便到现在,这个疫苗能不能成功,其实还是未知数。”

政府的短视和资本的趋利性质,往往也会导致推动疫苗研发的意愿在疫情缓解后大幅减弱。2003年沙斯疫情发生后,一些政府和研究机构曾投入大量资源研发疫苗,但后期疫情得到控制,相关科研就不了了之。

王秀华希望,此次科学界寻找冠病疫苗的努力不会半途而废。

“当有一天另一种冠状病毒出现,这类研究会非常有价值。冠病病毒和2003年沙斯同属冠状病毒,我们不知道如果当年沙斯疫苗研发成功,对这次会不会有帮助?”

疫苗分配将决定能否遏制冠病大流行

如果科学界成功研发出一款有效和安全的疫苗,是否足以快速遏制冠病大流行?

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各国在面对公共卫生危机时,都会优先保护本国公民,富裕的国家会购买大量本国需要的疫苗,或阻止疫苗出口到国外。

此外,追求商业利润的疫苗生产商也会采取“价高者得”的做法,把疫苗卖给出价最高的买家。

但最须接种疫苗的却是支付能力有限的低收入国家民众。由于公共卫生系统落后,这些国家无法有效追踪、隔离和治疗受感染者,疫情失控的可能性更大。

美国前副助理国务卿、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全球政策与策略学院21世纪中国中心主席谢淑丽(Susan Shirk)教授受访时担忧地说:“如果没有事先就共享疫苗的方案达成共识,疫苗的分发将演变成一场丑陋的地缘政治斗争,结果会有更多人因此丧生。”

共享疫苗若未能达成共识 H1N1大流行历史势必重演

全球疫苗联盟首席执行官塞斯·伯克利(Seth Berkley)早前在《纽约时报》发表的评论中也指出,疫苗能否遏制冠病大流行,取决于是否每个有需要的人都能接种,如果H1N1大流行时的历史重演,这个问题的答案会是否定的。

2009年H1N1流感席卷全球,但由于生产协议和生产疫苗国家的出口限制,研发出来的疫苗主要销往富裕国家,而世界其他地区则没有得到疫苗。

伯克利判断,如果再发生同样情况,这场已在全球范围造成20多万人死亡的大流行病,将继续蔓延并造成死亡。

由于尚不知道哪个科学家团队会最先找到有效疫苗,谢淑丽认为,现在是时候就共享疫苗的公平方案达成共识。

她说:“每个国家当然都想把疫苗留给自己,但如果我们要恢复商业活动和旅行,我们会希望其他国家的热点地区,尤其是贫穷的国家也能得到疫苗。”

赞一下
(24)
58.5%
赞一下
(17)
41.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