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对那些没有经历生离死别的武汉人,至今也还是惊魂未定,恢复生活和走出心理上的隔离期,同样需要更长时间。
每天晚餐后,张欣(化名,24岁,财务人员)的父亲,都会独自一人坐在阳台上抽烟,一抽就是一两个小时。
尽管以前抽烟很少,但张欣母亲今年2月去世后,这已经成了父亲的一个习惯。
这幅画面在家里日复一日上演两个月,张欣默默看着,每次都有上前劝慰父亲的冲动,但更担心一开口自己的眼泪会控制不住决堤,于是她选择什么都不说,当成好像没事。
对于武汉解封,张欣其实没有多少奢望,只是希望到那一天,可以把奶奶接来同住,帮助51岁的爸爸走出悲痛,但是解封其实没有实现这个希望。
今天是武汉解封的日子,因为冠病疫情封闭两个多月的城市终于打开大门。
湖北官方昨天发布通告说,从今天零时起,撤除武汉市交通管控卡口,有序恢复铁路、民航、水运、公路、城市公交运行。
这个日子在外人看来,标志着武汉迎来新的开始,但对身在其中的绝大多数武汉人而言,这并不是从黑到白的转折。除了一些需要离开武汉的人,解封带来的生活改变非常微小。
市内管控不会放松,打开城门不等于打开家门。通告要求,继续强化小区管控,严格管理进出人员;商场、超市、公园、医院等公共场所,要严格实施体温检测、登记进出、流量控制;学校继续延期开学。官方也要求市民非必要不出小区,出入公共场所佩戴口罩。
在生活以外,武汉人因为这场疫情所承受的悲痛、焦虑和担忧也不会在一夜间褪去。
至今无法给逝者办仪式
元宵节那晚,妈妈斜躺在家中的沙发上痛苦呻吟的画面,张欣的脑海中始终挥之不去。她竭力帮母亲做心肺复苏,但还是没撑到救护车赶到;上月26日,张欣在汉口殡仪馆再见到妈妈时,已经是冰冷的骨灰。
丧礼原本是帮助消化情绪的方法,家人在一起忙碌各种仪式,尽情让眼泪带着悲伤流出来,但因为疫情,张欣至今都无法给母亲办一个仪式,领回骨灰后就匆匆下葬。
这些日子唯一的仪式是,每天晚饭时间在遗像前摆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和一双筷子。张欣说:“家里的亲戚说,‘七七’之后其实不用摆碗筷了,但我爸放不下。”
即便是对那些没有经历生离死别的武汉人,至今也还是惊魂未定,恢复生活和走出心理上的隔离期,同样需要更长时间。
武汉疫情逐渐缓和后,冷清两个多月的街头多了一点烟火气。马路上车多了,有人戴着口罩出来放风,一些商家擦干净积了两个多月的灰尘,重新开始营业,街头巷尾也看得到武汉人熟悉的热干面摊。
但对于很多武汉人来说,现在在外头吃热干面太乐观了。58岁的廖先生(自雇)受访时连连说:“没这个必要,没这个必要。”
廖先生的小区是无疫情小区,但他仍然坚持三天才出一次门采购生活必须品,但凡从外头回家,都要在进门前先脱去外套,里里外外用酒精喷一遍。在外面碰上熟人,顶多心照不宣地隔着几米点一下头。他说:“现在和人交流有心理障碍,我怕跟他们说话,别人可能也怕和我说话。”
截至目前,武汉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万人,2571人因感染冠病逝世。前天,中国境内新增确诊病例3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首次没有新增死亡病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仍有30例。
武汉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占1万至2万人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首席专家杨炯早前警告,武汉的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占0.15%至0.3%左右,也就是说大约有1万至2万人。
这也让解封后的武汉民众担忧疫情死灰复燃。市民陈一航(35岁)的朋友圈里,最近一直在流传各种小区因出现无症状感染者而重新封闭的通告。“前段日子一直通报零新增,心理上确实放松了一点,现在精神一下子又紧绷起来。”
可再担忧,生活还要继续,尤其是对于停工两个多月的小微企业,必须让生意尽快重回正轨。
陈一航在武汉广场商圈的甜品店,4月5日获得复工批文。他坦言,疫情依然存在反复的风险,但“开工也是迫于压力,毕竟这家店关系到十多个人的生计”。
生意的恢复迈出第一步,完全恢复生活的时间点可能还会不断延后。1月23日武汉封城,打乱了他和太太过年去韩国度假的计划,原以为只是十天半个月,没想到一封就是两个多月。
因为疫情,他们外出度假的计划已经改了三次,最近刚刚取消5月去日本的计划,但爱好旅游的太太还心痒痒,告诉他想在8月去西藏,但他也没把握下一次是否走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