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新冠药物还要等多久?清华药学院院长解答

时间:2020-04-06 06:5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3月31日,清华大学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应急专项课题药学院谭旭课题组在论文预印本网站BioRxiv在线刊登了最新成果,从蝙蝠基因组学研究发现广谱抗病毒药物靶点和抗新冠病毒潜在药物分子。
 
4月3日,针对目前新冠病毒的药物研发情况如何,新广谱性抗病毒药物还要等多久等普遍关心的问题,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主任、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丁胜接受了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专访。
广谱性抗病毒性用药还要等多久?
 
什么是广谱性抗病毒药物?广谱性抗病毒药物还要等多久?丁胜解释道,“广谱性的抗病毒药物简单来讲就是对多个病毒都有效的药物。该类药物不光是针对一个病毒,至少是可以针对一大类相近的病毒,开发出这样一个药物就意味着我们未来有更多的有效药物的可能,假如来了一个全新的病毒,我们也有应对之举。”
 
从SARS、埃博拉到2019年的新冠肺炎(COVID-19),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一直是严重危害全球健康的主要病种之一。这些疫情发展史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当务之急是对于广谱的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目前谭旭课题组所进行的广谱性药物的研究还处于临床前的阶段,未进入到人体试验,等待的时间需要以年来判断。”丁胜告诉记者,但是找到这一靶点的意义就在于我们寻找到一个全新的广谱性的机制,这对于广谱性药物的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突发传染性疾病存在一定的时间性,从药物研发的角度看,如果后期没有病人,就没办法做有效性实验,这确实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丁胜说,但是疾病消亡是好事。从未来看,也可以在动物中做一些药物有效性的研究,为我们将来应对突发传染性疾病做一些药物储备,这是我们应该,也是必须去做的一件事情。
 
保护性用药有待开发
 
所谓保护/预防性用药,是一种针对健康人群进行药物干预的方式,一般是直接对抗病毒或者调节自身的免疫系统的药物,它能够使人体压制病毒,它的使用范围一般是高危环境中尚未被感染的人群或者高危地区的人群,主要作用是保护正常健康的人群不被病毒感染,阻断传播。
 
“这种预防性药物如果在体内有足够的剂量,即使人体接触了病毒,病毒也不会在体内大规模的复制,随后病毒会被人体清除,不会使人发病,同样更不会感染别人。”丁胜告诉记者。“保护性用药和疫苗所发挥的作用有相近的方面,但是使用方式和效果不尽一样,有的传染病(例如艾滋病)疫苗开发非常难,但是已有保护性药物。有效的疫苗如果可以开发成功,可以通过相对简单的使用方式给人体提供长期免疫,而不需要不断服用药物。但是在还没有疫苗的情况下,新冠肺炎这一特殊疫情的特定环境下,例如在感染高危空间活动,保护性药物则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丁胜强调,“目前国内保护性用药的研发尚未看到明显的进展,国外已经有一些相关的研究,其实国内也应该进一步推进保护性用药研究,而且有更多的选择,例如我们还有中医药,所以我们在保护性用药方面可以做一些研发和优化。”
 
老药新用依然是主要策略
 
“面对此次突发疫情,时间是关键,所以我们在前期着重采用“老药新用”的研发策略。”丁胜介绍,所谓“老药新用”是指进一步验证至少已经完成临床Ⅰ期的安全性有一定保证的药物。这一研发手段可以节省临床前和部分临床研究时间,大大缩短药物研发的时间成本。
 
丁胜强调,“目前我们的老药还有很大的认知空间,科研人员还会着重在这一方面进行研究,继续发挥老药的作用。”
 
“老药新用的同时,我们也在致力于专门针对新冠病毒靶点的新药研发,目前还处于药物的发现和优化阶段,之后还需进行体外和体内的实验。”丁胜告诉记者,针对新冠病毒的靶点所研制的新药肯定会效果更好,但是新药研发的时间是无法无限加速的,我们已经在不计成本加速和病毒角力,可以说在时间的争取上已经做到了极致。
 
(原题为《抗新冠病毒药物还要等多久?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回应》)
赞一下
(10)
90.9%
赞一下
(1)
9.1%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