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悲愤交集 武汉家属要追查瞒报者(2)

时间:2020-04-04 08:5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谭刚强分析,武汉冠病逝者家属的心理压力,不仅来自于失去亲人的悲痛,更反映出他们对当地粗暴管理方式的不满。政府需要以疏代堵,通过基层和社区关心和帮助他们,才能真正安抚这个特殊群体的情绪。

谭刚强说:“如果政府能允许民众适当宣泄情绪,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就能引导生者化悲痛为力量,否则可能激化和扩大负面情绪影响。受影响者轻则陷入抑郁或焦虑,重则丧失活下去的希望,甚至通过报复社会来发泄个人怨气。”

普通市民面对新心理困境

即便是没有经受丧亲之痛的武汉居民,也在两个多月的封城期间承受巨大心理压力。对他们而言,今年的清明预示着全城即将解除封锁。不少人刚走出封城初期的心理阴影,又对解封后的未知感到紧张和不安。

26岁的武汉市民陈智1月中旬随父母一起到市郊祭祖,没想到几天后就遇上封城,他们只得暂居在郊区县城,几天前才回到武汉家中。在这期间,陈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白天无所事事,夜晚焦虑失眠,“每天只是不断地刷新闻,没有心情做别的事,坐着不动都能心跳加速”。

幸运的是,陈智过后通过在网上和朋友聊天缓解了焦虑情绪,随着武汉疫情逐渐受控,她的心态也一天天好转。但好不容易可以出门,她又陷入新的恐慌:“听说有人坐了趟地铁,健康码就从绿色变成红色,说明同车可能有患者。虽然大家都戴了口罩,但还是感觉放心不下,短时间内可能都不会出门。”

刘一凡分析,在经历长时间的封闭状态后,许多人都需要一段心理适应期,才能回归正常生活。“有些人很快就能适应,有些人需要更多时间,这都是正常的。不过,如果会因为和人碰面而心跳加速,甚至出现恶心难受等强烈生理反应,就有必要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

他也指出,随着武汉迈向解封,三类人员特别可能出现心理不适。一是两三个月没有返岗、一时难以适应工作强度的在职员工;二是由于学校尚未复课,对孩子教育感到焦虑的家长;三是随着子女们离家返岗而陷入孤独的空巢老人。

此外,在抗疫一线工作多时的医护人员、警察和快递员,虽然工作压力可能减轻,但长期压力下累积的心理负担,可能正要显现。刘一凡说:“事实上,所有经历过这轮疫情的人,或多或少都需要心理疏导。公众可以在网上搜索与‘情绪调节’‘抑郁’‘创伤’相关的心理课程,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需求。”

赞一下
(184)
61.3%
赞一下
(116)
38.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