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国不少民众对冠病疫情之下粮食短缺的担心,中国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今天信心喊话,表示中国就算不从国外进口,也不会导致国内粮食供给短缺。
据第一财经报道,王斌指出,中国去年的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库存结余高达2.8亿多吨,“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对此,他呼吁消费者不必担心粮食供应短缺及价格大幅上涨问题。同时,也无须集中批量购买在家中囤积粮食。
王斌还说,中国2019年的粮食总产量达6.64亿吨,比2018年增加0.9%,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16连丰”。而且再疫情期间,政府持续出台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今年全年粮食丰收是大概率事件”。
《新京报》引述官方数据指出,中国小麦的产量在1.3亿至1.4亿吨,且已经保持多年,每年进口量仅500万吨左右;2019年中国稻谷及白米总进口量255万吨,也仅占国内消费量的1.28%。
不过,与小麦、稻谷、玉米不同,中国大豆的需求主要依靠进口来解决,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中国2019年大豆进口总量8551.1万吨,为历史第二高峰。其中,巴西、美国、阿根廷是中国大豆的主要进口国。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说,疫情对中国粮食的总量供给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但会加剧结构性矛盾,而大豆的供给问题会是今年中国粮食的一个“坎”。
世贸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和世卫总干事谭德塞31日发表联合声明说,全球有数以百万计人口的粮食安全和生计依赖于国际贸易。各国在采取措施遏制冠病大流行的速度时,必须同时采取措施缓解对粮食供应可能造成的冲击,或是给全球贸易和粮食安全带来影响。
“最重要的是,这有助于避免出现恐慌性抢购和囤积食品及其他必需品的行为。”
声明提醒,各国在采取措施保护各自公民健康福祉时,应确保涉及贸易的措施不对粮食供应链造成扰动,具体包括阻碍农业和食品业劳工流动、食品集装箱在边境超期滞留造成损耗和浪费等。
声明警告,食品供应领域存在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导致各国竞相实施出口限制,从而造成全球市场短缺,食品价格飙升和波动性增强。过去的危机告诉世人,限制出口尤其危害到低收入和食品不足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