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副部长:还没到总结科技抗疫经验的时候

时间:2020-03-27 14:2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短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这是中国科技界取得的重要成果。”但是,中国科技抗疫的经验是什么,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说,“我个人认为,现在还没有到总结经验的时候,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探索。”

3月2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关于抗击疫情的国际合作情况。在发布会上,徐南平还表示,面对这样一个全球问题和全球灾难,只有共同面对,共同研究,共享成果,才能取得最好的结果,这一点是坚信不疑的。因为要跟时间赛跑,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同心协力,才能拿出最好的方案。

科学数据和信息共享是国际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徐南平介绍,中国分享的第一个基因组信息是在1月11日,正是因为有了信息的共享,全球各个国家才有条件开始病毒研究、药物开发和疫苗研究,这是基础性工作。

在共享数据方面,搭建了两个平台,一是在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的“全球冠状病毒组学数据共享与分析系统”,一是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发布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资源库”。

同时,还搭建了学术共享平台。徐南平介绍了一个细节,“有一次我们向国务院领导汇报科技攻关项目的进展情况时,国务院领导问了一句话,能不能在第一时间与国际社会和所有同行把这些信息共享起来,让这些成果在抗疫中发挥作用,争取少走弯路。并且提了两个建议,一个建议是能不能做一个数据平台,把成果集中起来展示。另外一个是能不能鼓励科学家和临床一线医生,把最有价值的成果用英文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出来,便于交流。”

据此,中华医学期刊网搭建了“防控新冠肺炎科研成果共享交流平台”,现有99种期刊上线,论文和报告一共超过700多篇,浏览量超过230万次。在鼓励发表论文方面,在柳叶刀、新英格兰杂志等四大主流医学杂志,以及综合性杂志SCIENCE、Nature、CELL等共七大期刊,中国科学家已经发表了54篇论文。

中国科技界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围绕有效药物研发和临床救治做了大量工作,如何界定当前的“大量工作”?现场提问称之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案”,徐南平表示“要修改一下”。“只能说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方案,因为有很多问题还要再深入研究。之所以说是相对完整,是因为过去根本就没有方案,现在我们有了一套。”

从方案看,徐南平将现有研究结果概括为:一是在控制轻型、普通型治疗方面,研发的系列中医药和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的缓解症状,显著提升治愈率。二是在抗病毒治疗方面,筛选的磷酸氯喹、法匹拉韦、可利霉素等药物,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了一定的治疗效果,减少了普通型向重型和危重型的转化。三是对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救治,研发的恢复期血浆、干细胞、托珠单抗、人工肝等一系列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有效的降低了病亡率。

“取得了一定成果,初步形成了这样一个方案。”徐南平说,这些成果是中国科技界奋斗的成果,但同时这些成果也是人类抗击传染病长期以来所积累的智慧结晶,是一个共同的成果,应该是毫无保留地与其他国家分享,用于治病救人。

接下来,中国将继续推进成果共享,徐南平介绍,中国在这期间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一些药物被证明是有效的,一些药物效果是不显著的,还有一些药物是无效的。无论研究结果如何,都弥足珍贵,因为这样可以少走弯路,节约时间,现在时间就是生命。怎样更多地推动成功和失败结果的交流共享,非常重要。

赞一下
(21)
95.5%
赞一下
(1)
4.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