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无症状感染者:为何不并入确诊统计(2)

时间:2020-03-23 16:2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并入确诊病例争议

在《自然》杂志2月20日发布的文章中,中外专家曾对无症状感染者是否应该纳入确诊病例存在争议。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研究员吴尊友解释国内一直要求阳性检测病例不计入确诊病例。他说,核酸检测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感染了病毒。实验室检测通常会通过咽拭子或鼻拭子检测到病毒的遗传物质,但在一些人身上,病毒可能尚未进入细胞并开始复制。

“这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他说,目前还不清楚是否存在这样的“携带者”,这些人虽然核酸检测呈阳性,但实际上并没有被感染。

也有国外专家并不认同。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病毒学者Angela Rasmussen认为,病毒通常在宿主内部复制才能达到可检测的水平。如果这种病毒在人的鼻子中,但没有感染任何细胞的话,她怀疑通过鼻拭子能够检测到病毒。

昆士兰大学病毒学者Ian Mackay认为,官方数据忽略这些病例给人的印象是,该病毒比实际情况更严重,这可能会误导其他准备应对新冠病毒流行的国家。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传染病免疫学家和流行病学家Michael Mina说,无症状感染者不计入确诊病例,会不利于建立病毒模型并了解其传播范围。而流行病学家正在试图弄清楚传播链,其中可能包括无症状感染者。他和其他研究人员推测,被感染者比现在已对外公布的病例多,其中很多人可能是无症状感染者。

一名参与过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修订的专家曾告诉财新记者,无症状感染者主要是指,在针对密切接触者的核酸检测筛查中,发现有一定比例出现核酸阳性。修订过程中曾对无症状患者能不能诊断为确诊病例有过讨论,但最后遭到否决。

“没有症状的话就不算病人,这部分阳性的人到底是什么,光是核酸阳性,能不能作为诊断的金指标”,该专家认为,无症状感染者很可能是病毒携带者,这部分人未来有可能转化为病人,也有可能转化为转阴或终身携带。

“不发病的病人,是病毒最好的宿主。这个用于科学研究没问题,但是如果写在一个指南里头,或者标准里头,这事就难了。”他说。

传染性几何

2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曾指出,无症状感染者本身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如热、乏力、肺炎,但核酸检测为阳性。“目前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主要是和病人密切接触者,家庭成员发生的更多一点,家庭聚集现象比较明显。”

2月4日下发的第五版诊疗方案开始提到,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李兴旺解释称,从发病机制来讲,既然带有病毒,就可能会造成传播。病毒量多少和病情轻重有一定相关性,无症状感染者相对病情偏轻,“就是说病毒量会比较少,因此在传播能力上会比重病人的弱一点。”

不过,2月20日,广东疾控中心、珠海疾控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和香港大学研究人员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论文,其中提到,在无症状患者中检测出的病毒载量与有症状患者相似,提示无症状或轻症患者的传播潜力。该名无症状患者是一例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接触后第7、10和11日,其鼻拭子和咽拭子检测结果呈阳性。

目前,无症状感染者主要通过聚集性疫情调查和传染源追踪调查发现。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2月1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无症状感染者主要发现来源包括四条:一是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主动检测;二是聚集性疫情的调查中开展的一些主动检测;三是新冠肺炎病例传染源追踪过程中,对暴露人群的主动检测;四是部分有新冠肺炎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和居住史人员的主动检测。

据黑龙江疾控中心介绍,为最大程度地发现潜在感染者,黑龙江省曾下发集中开展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初筛工作文件,针对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开展核酸实验室检测筛查工作,对筛查出的无症状感染者集中到定点医院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同时,对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实验室核酸检测筛查,循环往复,滚动式筛查。

中国疾控中心2月13日曾下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指南,其中对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作出分析。在聚集性疫情中判定无症状感染者为传染源,需满足三个条件。

其一,无症状感染者与二代病例有明确的接触史,且二代病例发病后与该无症状感染者无接触史;其二,二代病例在末次接触无症状感染者后 1 至 14 天发病;其三,无症状感染者发病前 14 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或居住史等可疑暴露史,二代病例除与首例接触外,无其他相关暴露或接触史。

赞一下
(3)
20%
赞一下
(12)
8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